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一定程度上,《庄子·天地》第9—11节的内容具有连续性。第9节是孔子与老聃的对话,孔子认为流俗的政治治理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人的本质应该经由政治治理而生成并与之相合。但是老聃揭露了政治治理与仁义相沆瀣的本质,即它以悖逆于人之自然的东西当作人的本质,而倡言己而让万有入于自然。第10节是蒋闾葂与季彻的对话,前者认为政治治理者应该标举自身的德性以治理天下,而季彻则指出政治治理者的道德自高必然走向权力自高(即突出权力的至上性),从而使得治理者与被治理者都丧失自身——陷入“贼心”。由此,季彻认为,真正的自然真实之在必须克服贼心而迈入独志(自然而真实的个体)。第11节是子贡与汉阴丈人、子贡与孔子的对话,通过对子贡这个人物的知识性-技术性-功利性取向的剖破,以及孔子对于知识性认知的否定,昭示了汉阴丈人作为隐逸者生存的、不可被认知的自然真实性(浑沌之在)。  相似文献   
22.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其迹又其所以迹的“冥而迹”论。这样理解郭象的认识论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这只仅仅看到了其认识论思想的一个方面,而且对这一个方面作了表面的、片面的理解。考察郭象在《庄子注》中关于认识问题的论述,他的认识论思想有三个方面,“冥而迹”论只是其中之一。从郭象认识论思想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来理解他的“冥而迹”说,它并不神秘,且这个“”的认识论与郭象的“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独化”本体论有内在的一致性。郭象的“独化”本体论实质上并不是一种逻辑分析式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一种显现、现象性的境域,它需要的是象性思维。  相似文献   
23.
卢剑波 《内江科技》2011,32(1):61-62
通过对近年来管制工作中出现“错、、漏”情况的分析和了解,发现很多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而没有按照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处理造成的:此外,在紧急情况出现之后,一些管制员容易慌乱,拿经验当操作程序,问题也就容易出现了。本文通过对人为因素的简要分析以及结合区调管制工作的特点找出容易发生“错、、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陈迟 《大观周刊》2011,(22):213-214
本文先以先秦儒家和遭家对“害”“意”关系的解释为背景,引出东汉王弼在玄学思想的启发下提出“言意之辩”的观点。再通过对王弼的“言”“象”“意”三者关系的详细解读,来理解“言意之辩”对后世文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在宋代新儒学的各种工夫与境界的论说中,程颢的“定性识仁”说可谓显著异常,影响深远。“定性识仁”说既是程颢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程颢传道授业的为学宗旨。  相似文献   
26.
庄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之说,是审美领域里一个独特而重大的发现,在先秦不仅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审美观,向当时社会上认为"有诸内而必形诸外"的以貌相人的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且在世界美学史上也具有开创意义.庄子的寓言故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丑中之美,开创了我国怪奇艺术的先河.  相似文献   
27.
我国民办院校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经历了从事非学历教育、专科学历教育、本科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过程中,民办院校常常在获得本科学历教育资格后丢掉了获得本科教育资格的立身之"本",从而影响了其后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升"本""本",往往成为影响我国民办院校发展的魔咒。除了外在制度因素外,我国民办高校只有明确定位,发挥优势;依托地方,稳步发展;质量为本,限制数量,才有望走出这一魔咒,取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六月的阳光会笑,它普照每一寸童心生长的寂地。即使我不小了,我仍满心欢喜。特别的日子里总有特别的回忆,而特别的同忆里总有特别的滋味。我怕你们说我倚老卖老,我怕你们说我不知情趣,  相似文献   
29.
30.
”在中国古代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由哲学意蕴向美学意蕴的转化,标示着“”的美学价值生成.本文从老庄哲学中有关“”论述的个案入手,试从“坐”的体道方式、“澄怀”的审美观照和“无我”的审美至境三个阶段勾勒出“”的美学价值生成过程,并在论述过程中从艺术创作和艺术化人生构建二个方面谈其重要生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