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布伯的"我—你"思想把他人、他物看作是与自己同样独立、自由的主体。这是一种以仁爱相待、互为主体的思想,其中蕴涵着对"利他"思想的独特见解。孔子的"利他"思想正是"我—你"关系的体现,"仁"的实质就是"我—你"关系,"忠恕之道"是"我—你"关系的实践,它超越"人"与"己"的对立和利益的冲突,实现人与人的情感交融。  相似文献   
42.
儒家的"忠恕之道"的"恕道"与"忠道"有联系亦有区别。"恕道"在现代社会的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宗教团体与宗教团体之间仍然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孔孟将"射艺"与儒家礼乐文明、道德诉求、价值原则、理想境界等联系在一起,使得"射艺"成为儒家传统德育项目之一,孔孟对"射艺"的再解读也展现了中国传统体育的一般特点——体育、德育并重并且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44.
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自私和自傲,它实际上是一个由病态的自爱和自尊编织的幻觉牢笼,使人无法正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真实关联。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势必造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是人际失和的重要根源。先秦儒学中的"忠恕之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直报怨"等思想资源无疑对克服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际和谐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5.
忠恕之道是儒家的根本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儒家根本的人道理念。“忠恕之道”表现的是自己的要求与对他人的态度,文章就探讨“忠恕之道”对他人“平等”、“宽恕”、“责任”的态度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6.
儒家生命观思想博大精深,生命达练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对其深入挖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儒家生命达练理论的三个维度,即儒家生命达练的基础——“仁爱”思想;儒家生命达练的提升——“忠恕”思想;儒家生命达练的取向——“慎独”思想等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47.
君子之“仁”的两个基本点为“孝悌”和“忠恕”,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内核观念,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探析“仁”字的原初意义并对君子人格进行基本诠释,其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仁”和“君子”,二者缺一不可。“君子”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一切事物,居仁由义,成为“仁人”。援礼入“仁”,用“礼”来塑造君子道德,规范其一言一行。君子之道,以“仁”统摄全局,通过爱将人们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辅之以“礼”,支撑起整体的结构,使其得以延续。内有“仁心”,外行“仁事”,“君子之仁”的形成在动态的链条中双向展开,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8.
检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创世说和创作论的异同,寻求不同文化框架中不同的创造模式。认为中国的创造模式孕育的文学家或艺术家不是西方模式所推崇的全知全能的创造者,亦非“述而不作”的、被动的传述者,而是一个有首创精神的革新者。在描述这一创作模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讨论金圣叹的作文者说,通过对事与文,文心与文法,忠与恕等概念的描述,考究金圣叹对作文者本体意义的界定及其在构建叙事文本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9.
释“忠恕”     
忠是以孝为本并由孝及忠整合而成的君子的完美的社会性人格,恕是建构君子人格、施行仁道的中介和方法。忠和恕存在于过程中并构成这一过程本身;这一过程具有强烈的体验性和情感性。从“忠恕”着眼,可直窥孔子仁学的堂奥。  相似文献   
50.
作者认为“仁学”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精髓。“仁学”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化中产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思想上的开创性和一定地生命力。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审视“仁学”思想,还具有高度的民主性,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