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论述了"忠恕之道"思想真谛,阐明了缺失"忠恕之道"的"狼性"市场经济丛林法则将走向极端的思想观点,并力求探究"忠恕之道"与"狼性"市场经济的融合,从而实现让企业由内而外焕发"狼性"。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忠恕”思想的探讨与研究与日俱增,并且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见解。这里仅就近十年来学者们探讨的较为集中的问题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73.
《论语》思想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交往思想。学习、探索、挖掘《论语》中的交往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社会交往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论语》中讲到"仁"的有五百多处。孔子没有给"仁"下一个剀切概括的定义,他总是随事指点、随处发挥,有时对学生的质问,总是按照学生的程度、性格等随意答复,但在《论语·里仁》记载了孔子告诉他的学生曾子他"一以贯之"的这一思想,即用曾子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根据孔子的思想,在一个礼貌的社会里,人与人相互对待出于仁爱。这种仁爱体现在"忠""恕"之中。"忠"可理解为"尽力去做""循礼待人""尽责"和"忠诚";"恕"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种对己对人的诚实谨愿的美德,这便是"忠恕"。"忠"是尽己,"恕"是推己及人,我们可以把"忠""恕"视为孔子"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仁"的一体两面去认识。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孔子的"忠恕"之道终将会成为人们修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75.
近现代以来,以科技为推动力的工业文明高飞猛进,人类的社会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在人类惊叹于征服自然的成就时,人类的任意妄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2005年2月十分郑重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重要历史任务提了出来。“和谐”精神贯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始末。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和谐相处、同步发展的关系,达到“天人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76.
在<宋史·艺文志>和<宋史·道学传>中分别记载宋人冯忠恕编纂的<涪陵记>与<涪陵纪善录>.在后世的文献中两书亦被陆续提到,且被看做同书异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考,认为<宋史·艺文志>在编纂此条书目的过程中漏掉了"善录"二字.也就是说,<宋史·艺文志>中的"冯忠恕<涪陵记>一卷"实为"冯忠恕<涪陵纪善录>一卷"之讹.  相似文献   
77.
忠恕之道”是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的合理的道德思维方式。“中庸之道”是要求坚持原则和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的道德思维方式,它不同反辨证法的折衷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思维方式它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8.
重视和强调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孔子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从人的本身出发,阐述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担负的责任,即对家庭要尽孝道,对国家要恪守忠恕之道和积极出仕。  相似文献   
79.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始终贯穿着来自根源的不断被推广、升华的爱,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孔子给世人指出了两条实现“仁”的途径:一条是“忠恕”之道,即由内向外推广爱,使情感升华并最终内化为人的本性;另一条是由外向内、由礼归仁,使理性融入情感并最终亦内化为人的本性。这两条途径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亦可谓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80.
宋代有个名画家叫郭忠恕,画艺极精妙。一次他与几位同行同以“高峰图”为题绘画。别人的画都从山脚画到峰顶,巍巍峨峨,顶天立地;而郭忠恕却画云海之上,峰顶隐现,气象万千。相比之下,郭忠恕的画自然高出几筹。有人写诗赞日:“意在画山却画云,云海茫茫逞奇能。休道云际山形隐,胜他壁立一万仞。”这种“借云画山”的技巧,运用到写作上就是“借宾衬主”的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可以通过下列三种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