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59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恰当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使古诗词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2.
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地解决该问题,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情境、积累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提高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3.
在这个诗歌的国度里,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满天深邃而又璀璨"星辰"。古诗词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千锤百炼的语言、意蕴深长的情感、品之不尽的韵味灌溉着中华民族,在我们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近百首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在初中阶段"诵  相似文献   
64.
中国古诗词中数词的英译——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数词在中国古诗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考虑到诗词的文体特征、英汉文化差异以及数词的功能,古诗词中数词的翻译难度加大。中国古诗词中的数词可分为真实具体数词、模糊数词以及特殊数词。数词在诗歌中具有创造意境、展示意象、凸显情感、巧用修辞、增强韵律、叙述事件、抽象化具体和创造艺术效果等功能。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对古诗词中的数词可通过直译法、改译法和省略法进行有效翻译。  相似文献   
65.
66.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67.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更可以丰富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现阶段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不成熟以及课程教学的机械化等问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发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68.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古诗词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意境教学的着眼点:整体感知,再现诗人所塑艺术形象,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挖掘诗歌意境,从而感悟、品味诗歌神韵.  相似文献   
69.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如何提高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效率,是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对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0.
多媒体技术在《唐诗宋词》学习鉴赏上的运用,它开拓了教师诗词鉴赏知识的视野,并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且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诗词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