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邱丽娟  欧阳莎 《大观周刊》2011,(15):250-250
本文重点分析了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区别于联系,认为维新派与洋务派没有积怨和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却引为同路人。另一方面,对两运动提出了新的看法,重点分析了二者对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2.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经光绪皇帝下诏创办的中国最早的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是,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校长是一位美国传教士,他的中国名字叫丁韪良。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丁韪  相似文献   
23.
“广告”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告虽然起源很早,但直到19世纪末,我们的语言文字中还没有出现"广告"一词,古人习惯使用的是"告白"、"声明"等词。"广告"一词以汉字形式出现,依据现存史料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旅日华侨的资助下,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在1899年4月30日出版的第十三期中,该报刊出了用日文撰写的招揽广告的告白《记事扩张卜广告募集》,这是中国人自办刊物中第一次使用"广告"一词,但此时的"广告"尚属  相似文献   
24.
郭永彩 《考试周刊》2014,(54):125-126
文章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并以《戊戌变法》单元复习为例,让学生动手制作思维导图,指出了学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思维导图在知识整合、体系构建上的妙用。  相似文献   
25.
施海燕 《教师》2014,(1):59-59
正笔者长期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针对当前历史教学工作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与尝试,以创新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作简要论述。一、教学设计"精益求精",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从教学理念、内容到教学方法、措施,都要提高针对性成效。(1)教学设计要广泛搜集资料。历史教学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2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兮成白虹。 这是战国时武士荆轲刺秦王前的悲歌。荆轲受燕太子丹所托刺杀秦王,临行前在易水河畔慷慨高歌,表达了义无反顾的悲壮情怀。  相似文献   
27.
1900年,世纪之交,内外交困衰败不堪的大清帝国,突然发现自己处境尴尬而危险,那些来自于华北平原被饥饿和绝望驱使着的农民,喧嚷着进入了北京城。而那些心怀叵测的外国军队亦已开进了与皇宫相距不远的东交民巷。帝国朝廷里吵吵嚷嚷,臣子们分成了两派。剿除,还是抚用?这个问题摆在了权力的最高执掌者慈禧太后的面前。  相似文献   
28.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成功,后者失败。本文就两国变革条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也许有些经验教训值得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借鉴。  相似文献   
29.
戊戌变法的前前后后,慈禧太后对变法基本上是持默许和支持态度的。在变法之前,慈禧默许、支持光绪领导下的康、梁维新变法;在变法之中,慈禧提倡渐变,反对急变,强调政局稳定第一;在政变之后,慈禧论人不论事,反维新"乱党",而不反对变法本身。因此,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简单地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有悖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30.
井艳茹 《教书育人》2013,(11):42-42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采用“再现历史”式的情境体验教学方式,帮助、引导学生“神”入其中,达到一种“亲历历史”的体验效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这里以“戊戌变法”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