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6篇
  免费   5篇
教育   2891篇
科学研究   153篇
各国文化   81篇
体育   359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2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反常合道”是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准则,亦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百合花》中隐藏着战争叙事与诗意书写之反常、物资匮乏与精神丰盈之反常、性别隔阂与人情交融之反常、英雄事迹与“普通”“青年人”之反常。“合道”则是更本质、更深刻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的回归。探究“反常合道”的抒情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百合花》的认识从局部走向整体,由表层到深层。  相似文献   
42.
<正>如果把记叙文比作一片绿色的草地,那么记叙就是这片草地上郁郁葱葱的小草,而描写和抒情就是在草地上盛开的花朵。记叙文虽然侧重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但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出自己内心情感,往往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抒  相似文献   
43.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  相似文献   
44.
古人写词,多由感而发,要么出于生活的磨砺,要么出于仕途的跌宕,总之是情感的宣泄.苏轼所作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一篇“痛中含笑”、饱含生活沧桑的佳作.全词托物抒情,作者借写月色怀念远方的亲人,用虚境来写实感,极具艺术魅力.在鉴赏这首词时,可用“磨难中的微笑”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文本.  相似文献   
45.
本文主要就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题材特点、范围、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在技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其中对笔与墨的关系,笔墨与水的关系以及用笔、用墨、用水等方面的技法,加以着重介绍,注重技法的实战运用,并在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总结。既突出理论,又有实践特点,内容详实,主题明确。  相似文献   
46.
纵观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内含饱满多姿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幽美意境,深邃感人的抒情色彩,这对于渗透心育有着优厚的条件。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育契机,把心育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7.
《批评与想象》的最初书名叫做《告别橙色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初稿编完后,我写过一篇短的梦》,后来觉得太抒情了,不像一本文学评论集,跋,现收录于此:  相似文献   
48.
祭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独立存在,伴随着祭祀文化一路延续至今,生命力顽强,其抒情性亦为更多学者所肯定。但随着时代的革新,祭文的抒情性也有所异化,甚至演变为现今祭典中"诗歌化"的口头表演形式,虽然界囿未泯,然其难得的抒情性却已古今相异,此情愈演愈淡,向应酬性方向发展。文章目的,一是探究古时祭文抒情气质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必要性,二是强化当今祭文的抒情气质,契合古时祭文产生的缘由,亦是对今人盲目传承祭祀文化过程中真情的召唤,真正实现祭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做到人格和心灵的坦白。  相似文献   
49.
茂平  南阳 《教育文汇》2011,(11):59-59
吾校曰“希望”,居在汤池镇。稻花香里说“课改”,山水画中论古今。推窗见云雾,倚门览秀林。俯身濯足池①,仰目茶山青②。歌飞金汤湖③,笑语融泉声④。心逐白鹭飞,胸怀喜鹊情⑤。长忆叶将军⑥,时闻战马鸣。相思金孔雀⑦,笔下流诗韵。省城“后花园”,全国享美名。  相似文献   
50.
作为一位美学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他承载了更多的艺术使命和社会责任,他不但追求美,创造美,而且在传播美,他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责,教育学生懂得艺品如人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集人品、艺品于一身的优秀艺术人才。他被誉为是中国美术大家,他的山水画,大气磅礴,洒脱自然。其大胆的构图、大块的墨色、大笔的渲染、深厚的笔墨中,也是对自然山水的迷恋和情感的释怀,同时也表达了自然风光的灵性和生机,使人看后仿佛置于山水间,品味了山水的秀丽和奇妙,实现了美学价值。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叶建新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