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6篇
教育   1724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古代诗歌中的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歌中的草 ,历史久远 ,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 :( 1)以草起兴 ;( 2 )以草布景 ;( 3)借草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 ,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 ,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 ,表现他们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 ,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62.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人情诗之恋爱对象,抒情基调,表情手法作了初步的考察,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人情诗的主要特质表现为尘世之恋,凄婉之调和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863.
在海子的诗歌中“,春天”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春天”在他的诗中,不仅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场”,也是理想之所在。诗人热爱春天、向往春天。他的忧伤、喜悦、追求、痛苦、撕裂、以及最终的绝望,都在春天唱响。  相似文献   
864.
海子的短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短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对于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对于存在的照亮和表达,使得海子的短诗凝练、厚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865.
诗歌与情感     
诗歌与情感紧密相关,没有情感便没有诗歌.诗歌抒情的方式,因诗人的气质、风格和诗歌的内容、题材的不同而不同.诗歌抒情大体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咏史、咏物而抒怀等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866.
《诗经.齐风》具有4个审美特征:《齐风》11首诗歌中有6首分别涉及外交、上朝、御乱、徭役、讽谏等政治生活与国家事务,体现了《齐风》关注时政的题材取向;《齐风》诗篇呈现出或欢乐愉快,或先忧后喜,或幽默诙谐的情感,体现了《齐风》欢快愉悦的感情基调;寓情于叙事写人的手法构成了《齐风》以间接抒情为主的抒情方式;散长的句式、虚词的大量运用使得《齐风》语气、节奏舒缓迂徐。  相似文献   
867.
姜夔词的风格是点到即可,留有余地,绝不和盘托出。他所写出来的内容(指文字的)与所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之间总有一种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这也是他向诗借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即隐晦其旨、含蓄其意,不着一字,最得风流。本文以姜夔的写景抒情词、恋情词、咏物词三种题材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姜夔词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868.
美如百合的《伤逝》是“东方伟大的叙事诗”,是鲁迅先生独特艺术才能的杰作。本文试从叙事学理论即 :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三方面 ,对《伤逝》散文化、诗化的抒情小说文体予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869.
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产。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  相似文献   
870.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意境高远,形象鲜明,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使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