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抗战在徐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的徐州是日军侵华的战略要地,也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这方热土孕育的热血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倾力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引领下,英勇奋战,抵御外侮,为这场伟大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根本性政策。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长期的努力,使广大进步爱国民众不断参与到抗日民主政治体系中,为中国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3.
《救国时报》从1935年12月9日创办,到1938年2月10日停刊,历时两年多,出版l52期。它大力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64.
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抗日反蒋"的政治路线,解决了遵义会议未能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并对党建理论进行了大胆创新,坚决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唯成分论"思想,从而确保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5.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取得的一次最伟大、最彻底的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共同奋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之下,终于赢得民族之战。半个多世纪的风云虽已使战争的硝烟荡然无存,然而今天,当人们回  相似文献   
66.
王艳梭  王飞 《档案天地》2012,(12):13-1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时期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抗战中我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  相似文献   
67.
赵兰 《档案天地》2012,(7):15-19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下,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最早在华北敌后创建的一块面积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其范围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68.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县(今临猗县)人,著名军事将领、爱国人士。1927年9月,晋奉战争爆发。10月,晋军第四师师长傅作义率部自山西东北山岭地带,潜入河北,袭取涿州。后与数倍于己的奉军展开了一场持续近百日的城市攻防战,史称涿州之战。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基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考虑,曾致信傅作义,信中"涿州之战,久耳英名"之语,从侧面折射出涿州之战及其对傅作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文化中找到了某些合作抗日的契合点,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本文从爱国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发展、壮大,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以此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