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20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论自主学习     
有老师讲:小学生扶手走,初中生牵手走,高中生放手走;或曰:小学生低年级扶手走,高年级牵手走,中学生放手自己独立走。讲的都是学生学习,自小到大应从依靠老师、家长帮扶,到尽快实现学生本人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92.
<正>"师生冲突"的妥善处理,关系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影响着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成败。正确、合理、灵活、快速地处理冲突,是教师轻松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更是防止教学事故发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93.
章睿齐 《百科知识》2012,(22):33-34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论坛、空间、微博等公共平台的介入,人们得到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权利。在这种形势下,网络围观大行其道。围观,古往今来一直是中国人的癖好,那么,其背后的心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如何改变网络围观的弊端呢?司空见惯的传统围观现象七楼窗台上,一名女孩试图跳楼,楼下拍照者有之,起哄者有之,有的  相似文献   
994.
曹景运 《早期教育》2009,(10):33-33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者合同的根据,因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在日益广泛的经济事务中.幼儿园往往是合同当事人一方,也有可能成为不当得利之债的当事人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家长》2009,(10):5-5
法官读完离婚起诉书,要求当事人当庭说明离婚理由。为了阻止父母离婚,年仅20岁的大二女生小莉(化名)突然站了起来,拍着桌子大喊了一声:“如果判我父母离婚,我就不活了!”话音刚落,她就掏出了一把水果刀,朝着自己的腹部猛刺……  相似文献   
996.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变迁折射出隐藏在其深层次中法理:意思自治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相较于公正价值,效益价值是商事当事人首选;立法和司法应重于当事人提交仲裁的真意,而不能过于强调真意的表示形式。  相似文献   
997.
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往往为胜诉而故意作虚假陈述,对法官查明案件事实造成误导和阻碍,有时导致裁判不公,严重破坏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避免此,应对当事人陈述作功能性分析,区分证据性陈述和一般性陈述,并在民事诉讼立法中,根据当事人陈述的不同性质,对当事人如实陈述义务赋予不同内涵,合理构建违反当事人如实陈述义务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998.
心理治疗中当事人对治疗师依恋是成人依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会影响到当事人对于治疗师、治疗关系、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的期望.本文从当事人对治疗师的依恋类型及其与移情、与父母抚养方式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治疗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宋代外命妇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群体的优秀代表,在有宋一朝,其自身有明确的社会角色定位,"执于妇道"、"益勤内助",于国于家颇有建树,品性高雅非同女流之辈,堪为后世同类楷模.本文仅以当事人墓志铭或其亲属的私人著述等相关资料为依托,结合宋朝意识形态与相关制度规范,力求阐明宋代外命妇生存的社会及文化背景,重点把握宋代外命妇身份价值的客观定位与主观诉求.  相似文献   
1000.
黄菊芳在2009年2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科研不端行为的事实一旦成立,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指责、网络的炒作、单位的处分等,犯有不端行为的当事人自然成了“过街老鼠”,但是很少有人对当事人不端行为发生前“是否接受过如何防范不端行为的教育”进行深入调查和追问。笔者想强调的是,学校应该承担起教育的重任,也应该承担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不良行为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