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老边 《湖北档案》2006,(10):27-27
在红军学校一出场 大家由衷佩服 张琴秋化装刚刚潜入鄂豫皖根据地时,同志们都说沈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对这个洋学生出身的女人能否当好军校政治部主任还有怀疑.不过张琴秋第一次出场,就给普遍出身于农民的干部学员留下了突出印象.早操集合时,她身着灰军装扎着绑腿,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彭杨军校的操场上,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惊叹.进行政治动员时,她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更令人信服.原来,张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便预见到同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人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  相似文献   
43.
《人民日报》在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中始终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题,把广泛性与典型性结合起来,既全面报道全国各地、各界、各阶层的抗美援朝运动,又深入宣传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把综合性与专题性结合起来,既有抗美援朝运动动态的综合报道,又有社论、述评、时评、经验介绍等专题性的文章;把持久性与时效性结合起来,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宣传报道,在持久的宣传中《人民日报》又十分注意新闻的时效性,让全国人民尽快了解抗美援朝的发展情况。通过《人民日报》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思想政治动员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工作方法由“理清楚”“讲清楚”“持续强化”三部分组成,它在快速凝聚共识、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针对性优势。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动员工作的主力军,当前辅导员因职责认识不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群众工作能力缺失等原因,使得思想政治动员工作效果不佳,针对性不足。辅导员应强化工作职责认识、有效处理事务性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多做调研,从而提升理论水平、积累经验教训,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45.
46.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嵌入农村经历了从调查到改造的政治动员过程,也是将农村地区逐渐推向现代性的具体实践。20世纪40年代山西省襄垣县的史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渗透体现了现代性和传统社会之间的交融互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采取有效策略积极主动地包纳及动员农村革命资源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现代性改造肇始于社会调查,它直接影响到农村工作的嵌入程度和建设效果,具体体现在政权力量对基层政治组织和社会秩序的管理及整顿,新入党的农民党员之社会构成和农民的入党动机及作风成为社会综合治理与基层政治动员的决策依据。在中国共产党嵌入农村进行现代性改造过程中,新兴的现代性观念、规则和制度逐步激活了农村的革命资源。这一过程铸就了新的政治秩序,体现了对党员队伍的整顿和新兴制度的创生性转化。  相似文献   
47.
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如何动员农民走出家庭、加入革命这一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以土地改革为内容的经济动员、以政治参与为手段的政治动员、以灌输无产阶级思想为方法的文化动员、以群众路线为途径的组织动员和以诉苦、控诉为形式的情感动员等多种模式。这些动员模式在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增强革命队伍的战斗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与运行机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重大差别,原因之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先有公民社会,再有现代国家,国家在建立的过程中与公民社会形成了相互支撑和制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不堪,蕴藏着强烈的反抗精神。缘于对农民在民主革命中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纷纷深入农村,通过农民协会将农民组织起来。在政治动员的实践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一系列切合农民实际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0.
工商阶层“亦敌亦友”的特殊身份,使其成为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对象之一。由于中共对工商阶层特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加上各地苏区在具体斗争中的思维惯性,工商阶层政治动员呈现从“毫不妥协”到“有条件让步妥协”并将斗争贯穿始终的曲折发展过程。在经历思想认识转变、具体政策调整和实际动员变化的过程中,中共逐步学会了利用现有工商资源为苏维埃政权服务,这加强了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改善了工农生活,充分展示了中央苏区工商阶层政治动员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