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教育活动是其社会政治改革的突破口。这一选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理智的深层性和最终突破的可行性。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从某一种原因上看,应是戊戌维新志士宣传教育活动的迟效性结果。  相似文献   
62.
从子产到韩非子,先秦法家学说完成了从"救世"理论到"治世"理论的蜕变过程。"救世"之说,乃是西周以降以"礼乐刑政"为核心观念的"王道政治"的权宜补充。"治世"之说挑战王道政治观念,形成了先秦法家独具特色的政治正当性理论。法家学说从历时视域与共时视域两个层面构建其政治正当性理论。历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政治正当性之获得在于洞察人们最为关切的时代主题,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手段来回应人们的关切,最终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戴。共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以力服人"、"以利服人"与"以理服人",主张回归到政治最为坚实的初衷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获得正当性的最终源泉在于获得百姓心悦诚服的拥护。法家的政治正当性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治世"理论,是独立于儒家"王道政治"并谋求长治久安的治国原理,并非儒家学说主导下只能应对"乱世"的学说,司马谈"可行于一时之际而不可长用也"的断语不足以定性法家学说。今日研究法家,应该超越历史的成见与偏见,超越法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具体学说,深入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深刻政治原理。  相似文献   
63.
对于《新水浒》的创作动机,历来众说纷纭。实际上,《新水浒》是在当时封建社会摇摇欲坠的背景下,众口一声救亡图存的时代氛围中,曲折地表达拯救乱世的时代要求,传达维新改良者的救世心声。因此,《新水浒》是以救世为主旨的。  相似文献   
64.
杨度是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金铁主叉说是他君主立宪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反映了杨度爱国救世的热忱,他对宪政思想的理解,他对责任内阁制的孜孜追求,以及他对清政府寄予的幻想,其金铁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来看,其思想之不足又是很显见的.  相似文献   
65.
墨学“十论”主要体现墨家匡时救世的思想,它涵盖了墨家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破除特权的管理机制、奖善惩恶的宗教信仰、行仁利民的经济观念、抑奢求真的审美取向。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洋溢着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集纳了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6.
鲁迅与郭沫若通过狂人和凤凰形象的塑造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展示了早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他们提出了拯救社会的方式和方法:鲁迅主张通过劝转使人吃人的社会过渡到真正的人的社会;郭沫若则主张通过涅槃让旧世界毁灭,诞生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两种方式体现了鲁迅与郭沫若不同的主体态度和人生选择,也显现了他们在救世思想上的分歧和不同。  相似文献   
67.
美国人的"自由情结" 1830年代.在法国贵族、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考察中,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美国人的身份平等.他意识到正是这种美国特有的民情使得美国发展了当时全球最成熟的民主制度.也许正因为美国人的身份平等是一件"天然"的事实.  相似文献   
68.
这个年代没有人会去深究上帝是否存在,也有人会不再认为他们读的圣经真的具有伟大的救赎之力能拯救世人脱离撒坦的阴暗。信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一种纯粹供人们自我安慰的道德他律力量。所谓上帝的子民。在被消费主义日渐吞噬的现代社会浮沉之后,也不免会成为罪恶的祭品。  相似文献   
69.
宋白华将"人生艺术化"奉为自己一生的信仰与追求,纵观他有关"人生艺术化"的一系列论述,可以看出支配宗白华先生内在救世情怀的,是一种柔和的力量,是不同于直面抗争的救世。  相似文献   
70.
救世理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古代文人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其对文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政治、社会生活之中,更渗透在文艺创作与传播之中,同样对古代戏曲的创作与传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使“发愤补恨”成为戏曲创作及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题旨;二是形成了戏曲传播中劝善惩恶,有益风化的文艺功用观;三是戏曲叙事模式中团圆主义的泛滥;四是促使文人剧作家自觉总结和反思历史,赋予中国古代戏曲以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