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56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清末民初,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徐特立东去江苏、日本考察教育,西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加以实践创新,形成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三点:普及教育、民主治校、勤工俭学.徐特立既反对泥古不化的封建教育,又反对全盘照搬的"洋化教育",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国化".徐特立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经历了由"教育救国"到"为革命办教育"的飞跃,属于改良与革命两个不同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2.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学界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从"教育救国"方面进行专论者尚少.事实上,孙中山作为一个把毕生献给"救国"事业的伟大的爱国者,就其思想体系来看,"教育救国"方面的内容当为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属性上明显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救国"到"革命之建设"的阶段性进化,内容上则与其人的"学问立国"说密切关联.在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中,它尽管素材量上并不显突出,但这并不影响其鲜明特点和层次高位.  相似文献   
104.
杨晓雯 《文教资料》2011,(10):94-95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重农抑商的思想意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各种救国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就包括实业救国思潮。所谓实业救国.即以发展实业的方式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并依靠这种体系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它发端于甲午战争以后,是人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冲突结果进行思考的产物之一。一些不甘于亡国灭种的仁人志士潜心将其付诸实践,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就实业救国思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对此问题有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5.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革新教育的先驱。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拥有深厚西学积累的严复致力于教育救国,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等大量的教育论著,提出了著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救国思想,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谱写了独具光彩的一章,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6.
鲁迅在其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始终坚持的是“立人”继而“兴国”的教育目标,胡适却始终以“教育救国论”为指导思想。本文从鲁迅和胡适教育目标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教育实践三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今天教育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卢作孚早年是位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从事教师、记者等职业推广新教育、新文化.1921~1925年初,卢作孚在西南地区进行两次新教育改革实验,两次实验都开展得风生水起,却又都因军阀混战而夭折.早期教育活动没有实现他的教育救国梦,却开创了西南民众教育之先声,也为其日后的教育活动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8.
陈文 《现代教学》2010,(9):F0003-F0003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的前身,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沪上名校——立达学园。1925年,为了实现“教育救国”“文化救国”的梦想,“五四”学生运动领袖匡互生与丰子恺、朱光潜等在上海集体创办了立达学园。“北有清华,南有立达”“武有黄埔,文有立达”——立达学园曾以一种崭新的教育理想,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9.
郭阳 《生活教育》2010,(5):50-5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从事平民教育,以"启发民智"、"教育救国"为最终目标,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普及。在普及平民教育的过程中,陶行知一直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把普及图书馆当做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近代发展的历程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主题,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漫长的艰苦探索中不同的阶级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并且为之付出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