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56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教育救国思想是黄炎培先生创办职业学校,推行职业教育的本源,也是许多知识分子信仰并为之奋斗的救国方案。黄炎培先生的一生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这根红线,启示着高职院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办学理念、融入高职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2.
100年来,中国体育历经“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直至当前“体育强国”4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特色体育发展之路。南京体育学院以近现代百年体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特色办学之路的变迁,“育人才、夺金牌、出成果”的显著成绩,在地理空间上见证了中国体育的百年发展历程,折射了时代变迁轨迹,顺应了我国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循发展经验,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高等体育院校,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体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所长和独特作用,赋能“体育强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3.
女性是晚清知识者们主要的“新民”对象之一。在知识者们的倡导之下,一些女性大胆地走出闺阁,去学堂学习,并使自己成为拥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女学生,从而在晚清的舞台上演绎了一段令人敬佩的成长与蜕变的故事。这些女学生求学的道路并不顺利,基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往往需要经过更多的磨砺或某种契机的激发,才能获得思想上的启悟。她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汲取新思想,并能自觉地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呈现出对女权思想的拥护和追求。一些更优秀的女学生能主动地肩负起救国责任,并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展示出可贵的牺牲精神。晚清小说中女学生形象的出现,是对古代白话小说中女性形象传统的纠正和变革,也是晚清小说的现代转变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4.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论述了丘逢甲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梁启超的努力,使"小说救国"论蔚为大观。作为"新小说"肇始的"政治小说",先天地秉赋着宣教的文学社会功能。这一文学史实的还原,必须依傍于政治小说流变的描述。  相似文献   
27.
“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代知识分子,梁启超和章太炎引导人们走入启蒙运动的门槛,可是,他们不能够也不愿意跨越这门槛而进入一个陌生、孤寂、充满疑惑的世界。”这是汉学家舒衡哲在《中国启蒙运动》里所做的分析,新一代的反传统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不再致力于救国运动,开始探寻国家在精神和思想方面落后的固有根源。  相似文献   
28.
从"五四"始,中国历经三次科普热潮,但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普及"再到"科学传播",路途并不近便。板蓝根、绿豆、碘盐……一次次抢购风潮验证了今日中国人距离科学生活依然遥远。在由上而下的"科普"教育几成强弩之末时,一群以科学传播为生活和职业的年轻人,却在引导大家如何与科学碰撞出浪漫。于他们,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科学公民融入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29.
容闳作为近代中国的求索者,他的救国理想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并走过了一个由困惑—升华—持续的过程。洋务运动时期正是他救国理想的升华阶段。  相似文献   
30.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