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56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32.
吴佳盈 《教学月刊》2014,(10):26-28
正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开展历史探究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探究活动是过程式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巩固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激发  相似文献   
33.
陈艳梅 《兰台世界》2016,(13):101-103
五四运动前夕,一些先驱思想家在挽救文化危机进而探索祖国命运这一时代命题上思想日趋成熟,表现出了敢于自我剖析与自我反省的勇气与主动创造精神。王国维是忧国忧民思想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美学家的姿态徜徉于"救国图存"这一世纪初年的时代潮流中,开始了他对自己民族文化与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34.
中国国民遭到极度痛苦而不知道痛苦的由来,没有能站立起来,结合起来,用自力解除痛苦。你们出校,必须办学校来唤醒民众。父亲一直记住蔡元培这几句话。十年办学教育救国我父亲黄炎培,1878年九月初六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城厢镇兰芬堂七十四弄一号。他借住于亲戚家的房子,14岁丧母,17岁丧父。他不忘自己的孤苦出身,自题《黄炎培家中挂联》:毋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切莫奢侈过分,听到处向隅而泣。诚问你独乐何心。父亲不仅要求我们把这挂联挂在家里,  相似文献   
35.
民国武化运动是一场针对民国危局寻找中华民族出路的运动,是相对于新文化运动而言的。其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民国武化运动的内容、逻辑及其新时代启示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民国武化运动主要通过改造军人群体、提倡军事教育和体育救国及武术救国等内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救亡图存是其应激性反应的外在逻辑,强种强国是其内在的正向逻辑。其弘扬体育和武术的内在逻辑就是强国必要强种,强种必要习武,习武必要塑造具有尚武精神的现代化人格。这些逻辑思想光芒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是加强武化教育,建设一支具有尚武精神的现代化军队;通过武化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年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增强价值认同,弘扬体育和武术文化的强身健体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6.
正一百多年前,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此时,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向何处去"成为炎黄子孙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于是,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术救国、军事救国等多种救国方案应运而生,"体育救国思潮"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出现的救国方案之一。该思潮认为体育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不武者不足以为国民"、"强国之  相似文献   
37.
路世传 《考试周刊》2010,(25):143-144
“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民族危机,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思想。“体育救国”思想是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主要思想,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38.
21世纪体育已成为中国最耀眼的领域之一,但在历史长河中,体育曾长期被边缘化,近代体育的崛起有其独特的时代因素。在近代历史风云变幻的时刻,许多睿智的思考者把体育作为救国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体育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到体育救国事业中来,促使近代体育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同时,西方体育爱好者也把近代体育带入中国,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崛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国人百年的体育救国梦。  相似文献   
39.
作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蔡元培,在放弃翰林院编修而转向革命继而游学德国的过程中,他坚定了教育救国的梦想,后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并使北大成为思想自由的城邦.追溯蔡元培职业生涯的转变轨迹,发现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爱国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普遍的价值追求,从事教育或科学研究成为近代知识分子表达爱国情怀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0.
"救亡"或"救国"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主题之一。1915-1921年间,陈独秀发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运动前期提倡思想启蒙进行"救人"、"立人"以挽救中华民国,转向运动后期主张革命"救国",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广大民众,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这使得五四启蒙知识群体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