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850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62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3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敦煌是宗教的圣地,也是文化艺术的殿堂。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艺术,保存着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世界最系统、最全面也最丰富的民族文化记忆。莫高窟,传承的不仅是历史文化,更是人类的精神积淀,延续了千年的敦煌文化需要后人继承,更需要发扬创新。因此,研究了如何把敦煌文化元素运用到美术教学的创意实践中。  相似文献   
22.
邮市行情     
  相似文献   
23.
敦煌文化艺术,是以佛教经典为依据,以现实世界的反映,摄取现实生活为素材所创作的艺术。从此意义上讲,历经一千年创造的敦煌艺术,它不仅是辉煌灿烂的艺术宝库,也是极其珍贵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24.
韩春平 《家教指南》2011,(5):119-122
敦煌学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其总体目标成果迄未定名,既有的名称数量较多,内含界定也多有歧异。评述了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既有的名称及其内含,提出了新的名称——"敦煌学网",并主要从内容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其内含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25.
26.
敦煌变文较好地保存了唐五代汉语的语言面貌,因而其语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敦煌变文中所出现的110例ABB式语词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进而与《楚辞》、元曲中的ABB式语词做纵向比较,由此揭示唐五代时期ABB式语词在演变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27.
杨森 《家教指南》2005,2(5):25-31
通过对胡床家具图像和相关文献的梳理,说明胡床传入中国的时间并非晚到佛教传入的东汉灵帝时代,而是在章帝、和帝时期,比通常所认定的时间早近百年.胡床的传人是经过漫长岁月由古埃及、中东、西亚等地,经多个民族之手辗转传播而来.它的传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文化学刊》2016,(4):52-60,2,241
正(1983-2015)黄征,又名黄徵,男,汉族,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南师大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常委、九三学社南师大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江苏画院常务理事、九三学社南师大书画院院长、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祖籍江苏淮阴,1958年3月27日(身份证3月20日)生于浙江江山。雅好诗词、书法,逍遥散诞,故以"江浙  相似文献   
29.
敦煌写本《韩朋赋》记录有非常完整的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列异传》。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韩朋故事比较完整。但《搜神记》所记的韩朋故事与敦煌本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文人案头文学系统,后者是民间韵诵文学系统。1979年,敦煌出土了西汉后期的韩朋故事残简。汉简韩朋故事,在情节体制上接近敦煌本,而不同于《搜神记》本。《说苑》中保存了一则先秦时期敬君夫妇的婚姻悲剧故事,其情节单元及体制与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及敦煌本韩朋故事接近,是同一类型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变异。  相似文献   
30.
在敦煌卷子中有一些属于上梁、驱傩、障车的歌辞,题为《二郎伟》。有人认为“儿郎伟”三字是没有意义的衬词,是跟《悉昙颂》中“现练现”等一样的名声。笔认为“儿郎伟”和《悉昙颂》中的和声在语音结构及用法上完全不同,并做出了语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