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写文章一直非常重视它的社会意义,没有意义,宁可不写。这里的“意义”就是立意。有很多格言训诫说明立意的重要,如“文以载道”“文须有益于世”“文章立意为先”等等。对于搞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这些话确实不可须臾忘记。但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一味强调立意要高,则可能会让其无所适从。写这个,不行;写那个,  相似文献   
62.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自古以来就含有一定寓意.就传统图案设计美学思想来讲,其蕴涵的意义就集中体现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意识、感情气质和心理气质,这些都与我国传统造物表现的本原哲学宇宙观和美学观有着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一方面是由于语文学科讲授的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与传达思想的工具,其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仁爱之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修身养性的生存方式等,时至今日仍需被很好地继承。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情感教育,加强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祖国文化产生认同、亲近之情,从而建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4.
郭智勇 《收藏》2021,(3):72-81
中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之后铜镜较少发现,直至商代墓葬中发现少量背面有几何纹的青锏镜,西周时期各地墓葬虽有铜镜出土,但仍寥寥可数,背面光素或饰简率的几何条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蓬勃发展,铜镜工业应时而兴。铜镜盛于汉唐,宋元以后漸衰,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镋的出现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5.
高等学校是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必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各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这条途径的作用和潜力,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66.
黎懿 《教育》2009,(11):59-59
教学中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古话说“文以载道”,也表明语文学科具有德育和教化功能。发掘、提取、渗透、传授这些德育精神和要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担当起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的责任。教师应该将守法、环保、自尊、  相似文献   
67.
现当代文学作品时代感强的所涵盖社会生活面广,更符合我国“文以载道”、“文以传道”理想。阅读既是猎获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提高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条件。它体现时代特点、切合社会的需要.所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全国各地的作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我手写我心”,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些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大胆袒露心迹,张扬个性。此举在于根治大话套话等充斥学生作文的顽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可到底什么是真情实感,怎么想就怎么写就是好文章吗?是不是可以完全抛弃古人“文以载道”的遗训,只要“文”好就不用管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9.
儒学对中国古代小说有多方面的影响,而最能体现儒家文学观念的"文以载道"思想,对古代小说的总体构思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与"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从文论的角度看,"文"一般指文学,"道"一般指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等。儒家"文以载道"观念,对古代小说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设计、情节构筑、审美追求等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70.
中国古代小说中劝诫型人物形象的出现,大体始于宋话本.这人类物形象基本可分为迷途知返等类型;而通俗性、功利性,写实性等则是其主要特点.劝诫型人物形象在社会教化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其负面影响也应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