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962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19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44篇
信息传播   3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瑞昌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个世纪以来,历经兴衰更迭,而今坐落在有着“殷商铜都”之称的瑞昌市西城区。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科技教育让这所百年老校勃发旺盛的生命活力,绽放出璀璨的创新之花。  相似文献   
72.
苏州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现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05年,江苏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2008年,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新的教育发展形势,给百年乏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3.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首先是构建并实施学校的文化特色。文化是学校存在的标志和本质的反映,其内核就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价值追求。实践启示我们: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更谈不上是现代学校;追求卓越并富有特色的学校,如果没有卓越并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是技术问题、战术问题,也不是方法问题、策略问题,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问题,也就是学校教育理想追求和学校教育理想实现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74.
随着高科技、高效率社会的发展和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终于盼来了中国教育的优化,就是把心理教育渗透于教育中,落实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身上,让新一代儿童的人生价值观有所改变,不单只是拥有学业有成,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75.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4):F0004-F0004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东北烈士子弟小学,是一所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相似文献   
76.
康知芳 《中国教师》2011,(21):73-74
<正>周末无事,笔者随手翻开2002年第4期《教学月刊》(小学版),看到两则有关《江雪》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个老头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我知道。因为那老头儿爱吃鱼。生:是老头儿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我想,那老头儿钓鱼是要去卖的。  相似文献   
7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而且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善于与人合作的意识,其教育宗旨应该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作为中职教育基础课的语文  相似文献   
78.
白俄罗斯,是前苏联分解后形成的一个国家。那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文化遗产丰富,其首都明斯克传说是沙皇贵族的后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承,尤其是钢琴艺术方面,在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基础上独成  相似文献   
79.
朱义 《现代语文》2011,(4):73-74
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还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80.
蒋云飞 《现代语文》2011,(11):62-63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史,更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占诗词中的名句佳篇浩如烟海,不可胜数。历史积淀出无数的优秀古典诗歌,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巨大文化财富,更是精神的瑰宝。古诗词教学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中所表现的不仅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更是诗人的品格和修养。如果教师能把诗词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