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1篇
教育   64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41.
文学性新释     
自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标举"文学性"以来,文学性就成了一个评判文学的重要概念和尺度.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引起争议的"理论话语".合理的文学性规定应该是:文学性等于诗性、语境关联性和诗意对话性.形式主义的文学性是最纯粹最深刻的文学性,但同时也是缩小化的、有着严重局限的文学性,它是一种小文学性;文学的语境关联性和诗意的对话性则是大文学性.文学性具有三层本质和三圈结构:外层为语境关联性;中层为诗意对话性;深层为诗性.诗性不是它的全部,而仅是它的里圈和核心层.今天,小文学性已逐渐为大文学性所包融,诗性、诗意对话性、语境关联性也越来越趋于一种融合态.小文学性与大文学性,或文学性与非文学性之间存在着周期性、或轮回性的互动倾斜关系,文学性最终应是一个周期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742.
在多元化思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撷取精华、成就典范.成了一个大课题。为此无数人的思考、几代人的探求.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尽管如此,众多成功者中,风靡一时的有之,粗枝大叶的有之,虚无缥缈的有之,顶天立地的有之……  相似文献   
743.
一、陌生化理论简述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主要是阐释语言所具有的文学性效果,他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具有文学性可言。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差异和独特。陌生化使人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重新调整心理定势,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只有陌生的东西才能引入注目,让人产生好奇感。  相似文献   
744.
竹内好在《〈中国文学〉的废刊与我》中写到:“所谓文学的衰退,客观地加以说明,就是:世界不具有文学性的构造。今日的世界与其说是文学化的,不如说是哲学化的。今天的文学处理不了大东亚战争。”竹内好并非在谈论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在他那里,“文学”实际上代表了他把握世界的方式。终其一生,他都在探寻如何把世界由“哲学”性的结构转化为“文学”性的结构。这么说,首先可能引发问题就是:何为哲学?何为文学?  相似文献   
745.
随着消费时代临近以及文学边界的消蚀,"文学性"越来越受到文艺学研究者的青睐.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文学性",无论是作为本质的"文学性"或作为功能的"文学性"."文学性"概念是现代化过程中理性冲动所导致的成果,是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作祟.文艺学研究应该放弃对"文学性"的探寻,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文学文本"转向"文学活动",结合历史语境对"文学活动"的样态做出描述.由此,我们就可以用"娱乐性"来概括"文学活动"所共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6.
当前被严重边缘化的文学学者们被迫从已有的文学文本上转移,把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文化领域,试图重新进入学术中心,试图用文化研究替代文学研究。关于文学性的论争成为文学学科问题的焦点,学者们试图证明文学性扩张的合理性。文学整个学科也因此改变了学术边缘化的地位,但是文化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从文学性的迁延当中来梳理文学学科建制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47.
强武军 《陕西教育》2009,(10):115-115
以诗歌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以诗歌教学为例,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体验、阐释、实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读,把握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关感体悟、情感表达,乃至于使学生养成主动创作的习惯,更有助于语文贴近学生主主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最终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748.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历代先人留下的一篇篇传世之作.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要我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更善良.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我觉得巴金这段话说得非常朴素,也非常深刻,因为他的人格和学养给了渴望的我一种精神上的向往,至今我都非常欣赏巴金先生的这段话.实际上,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甚至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49.
20世纪90年代至当下,中围大陆当代文学呈现出“胀”与“缩”的文学格局。在这样的环境中,军旅小说的创作冲出了政治意识一元的规囿,“突围”表演之中,走向了政治、历史、个体、市场意识的多元融合。不过,军旅小说的长足发展,不能单靠“突围”走向多元化表演,而更应注重文本价值所在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750.
文学经典中存在不同的层次.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是两种概念构成方式,古代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学经典也是两种概念构成方式.当代文学是一种事实性描述,而古代文学则是一种解释性概念;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经典是一致的,而当代文学经典是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借用和变形,它不可避免地包含想象的成分.如果混淆了这些区别,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理论困惑,文学经典的意识形态论就是这样的理论困惑.如果清除这样的误解,我们就会发现文学经典和文学性是文学活动的两面.这里的概念分层主要是一种治疗,它虽然是初步的工作,但廓清概念才能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