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于董仲舒对策之年,历来有多种说法。这诸多说法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史记》和《汉书》的相关记载表面看上去似乎有矛盾,给后人钻了空子。孙景坛据此认为董仲舒对策是班固的伪作。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是由于后人误读史料造成的。《汉书》把董仲舒对策之年系于元光元年五月和《史记》的记载并不冲突。这从方法论上给历史研究一个启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轻易改动严谨史学家所留下的史料的。  相似文献   
32.
白虎之年     
一株树汇聚了大片荒凉的景观。 东方闻音背靠着一株并不高大挺拔的树木,望着赭红色的原野上纵横的水渠,进入了梦境。  相似文献   
3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说:"长兄最佳,仲兄其次,我最差。"魏文王接着问:"为什么?你能说明白一些吗?"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气根本传不出去。  相似文献   
34.
王伏牛 《文化学刊》2016,(4):230-232
20世纪40年代,陈寅恪、陈垣二位先生分别考证认为杨妃入道之年应在开元二十九年(741)正月二日。南北二陈,遥相呼应,成就学林嘉话。学界曾视陈垣先生文为考据典范。但细检其文,对朱彝尊结论的批驳尚不充分,个别地方亦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5.
孙军 《成才之路》2013,(6):I0003-I0003
人才是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使其形成最强动力,迸发最大活力,作为"管人才"的组工干部责无旁贷,关键要做到识才有智、选才有魄、用才有术、育才有道,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识才先有智。识准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第一步,需要组工干部宽胸襟、强慧眼、正公心。一要宽胸襟。文王渭滨遇太公,商汤有梓访伊尹,  相似文献   
36.
周公是否摄政称王,是周初史事一大疑案。从战国至今两千多年来,学者间有肯定者和否定者,聚讼不断。有肯定其称王者,有否定其称王而肯定其摄政者,也有径直否定其摄政者。各方的主张都有"过硬"的证据,一时还难于说服对方,故讨论也不可能结束。除了寻找新的资料以外,如何合理地解释对方提出的"过硬证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37.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公孙龙见赵文王》为《艾子杂说》第十六篇,大多数人认可《艾子杂说》的作者是苏轼。细细品读《艾子杂说》中的篇章,能让我们读出不同于诗词散文中的苏轼。诗词散文中的苏轼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沉稳明达,但在《艾子杂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寓庄于谐的智慧。但其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汪洋恣肆的想象还是一以贯之。《艾子杂说》是苏轼的小品文  相似文献   
38.
素材:论医术     
《同学少年》2012,(3):50-51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明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  相似文献   
39.
数字     
正9393岁本已是鲐背之年岁本已是鲐背之年,这个年龄的老年人应该都闲居在家闲居在家。但扬州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93岁高龄的老教授刘昌霈老师教授刘昌霈老师,历时5年编曲填词完成了一首年编曲填词完成了一首《乙酰辅酶A脱氢转能歌脱氢转能歌》。刘昌霈老师说,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难学的学科非常难学的学科,很多专业名词都比较难懂,同学们难学难记难学难记,这样的创作是希望把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给化繁为简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40.
时光荏苒,转眼几度寒暑,我任教应用汉语课已经五年。课程伊始,我像大多数老师一样采用传统的静态分析教学法,可是不久就陷入了困惑:为什么生活中朝气蓬勃的学生到课堂上就没有了灵性?实训课和社会实践成绩很优秀却缺少语言的基础知识?如何突破传统教法、扭转师生双方都很窘迫的课堂状态?苦闷之时,我邂逅了程少堂先生"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