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23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3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周立波单单瘦瘦,颧骨很高,戴一副近视眼镜,清瘦的面庞上总是充满笑意,是一位才华横溢、温厚善良、与世无争的文艺前辈,也是唯一获得两次斯大林奖金的中国作家,一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同时获奖的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再是与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合作的电影记录片《解放了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王雨是一位使命意识颇强的作家,因此,他的作品并不只是一般地满足读者娱乐消遣的需要,而是期望通过文学这一审美形式,使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滋养。长篇小说《水龙》(重庆出版社2005年出版)以上一个世纪之交的重庆城为舞台,展现在民族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转型期,老一辈重庆人的焦虑、躁动、觉悟和拚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乡土教材。  相似文献   
13.
赵瑞 《快乐阅读》2011,(7):20-21
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俯拾皆是,既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歌,也有被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仔细体味,这些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的佳作,是构成绚丽多彩世界的主要元素。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  相似文献   
14.
·【阅读引言】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  相似文献   
15.
叶倾城,知名作家,著有《爱是一种修行》等散文集,《爱或不爱都是事儿》等信箱集,《原配》等长篇小说"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如此注解事业之于自己,恐怕也只有叶倾城。能将这"枷锁"舞出灵动,何尝不是一桩幸事。作为作家、主持人,叶倾城将以怎样的视角观照青少年的成长,我们很是期待——  相似文献   
16.
杨德忠 《课外阅读》2011,(10):288-288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尤其是对长篇小说的鉴赏,固然需要从大处入手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妨扣住“一点”做文章。题目大,面太广,容易流于空泛;题目小,选一“点”,则可从容地畅谈一己的感想,尽抒独到的见解,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鉴赏文章。  相似文献   
17.
余德庄长篇新作《太阳雨》,是“世俗”生存的长久体验与关怀的结晶,不仅突破了当今广泛存在的由学作品和哲学作共同营建的关于美好人生和理想生活的心造幻影,而且本身叙述的生活故事有着相当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19.
王姝 《文化交流》2016,(10):60-62
正在小说《麻雀》的创作谈《我愿意是一只麻雀》里,海飞如此深情地述说着他对上海的少年回忆。因为是上海知青的儿女,少年海飞在上海度过了他大部分的假日时光。那些属于少年的回忆,充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土语方言,苏州河上运货的柴油驳船轰轰驶过,外滩与弄堂  相似文献   
20.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命运》是乔典运的“天鹅绝唱”。小说以历史反思和自我忏悔为支点,回顾了作者大半生的文学跋涉之旅所遭受的磨难和付出的代价,既是前改革时期病态社会的一份绝好的临床记录,具有鲜活的原生态质感和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也是自我人格灵魂在那个荒谬的时代挣扎沉沦的一份坦诚的“自供状”,显示出清醒的忏悔意识和自觉的赎罪高度,具有极可珍视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