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2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习型政党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根据党面临的新任务和新问题,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逐一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学习型政党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对于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法等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进一步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圣母一直是西方艺术史中所有画家描绘的主题,每个圣母都被画家赋予这样那样的感情色彩.可为什么拉斐尔的圣母会被誉为历史中的典范,他的圣母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痴速,本文通过与中世纪圣像画的对比,分析归纳拉斐尔圣母的基本特征,从而更深刻理解拉斐尔的绘画作品,达到观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心底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由此启发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顺应历史前进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前提;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敢于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坚持始终如一的无产阶级立场,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动力;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牢牢把握人民性、主体性的历史主题不动摇,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根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而乡村文化振兴则是这一战略的铸魂工程。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振兴乡村文化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带领乡村文化振兴、抓党建强服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5.
在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之际,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并开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以十大关系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代表的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毛泽东开启“第二次结合”的探索对新时代理论创新具有重要启示:要把不忘老祖宗同创造新思想很好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坚持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要把立足时代实际与深入理论创造很好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体创造性的有机统一;要把坚定中国立场和借鉴外来优秀成果很好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坚持自立自信与胸怀天下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准确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性成果的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分析中,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历史。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密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全新论断标识着党对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理论前提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品质。从根本途径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并在系统回答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回答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成果为引领、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力探索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显著的文化优势。这一文化基础和优势一方面显示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深度相通和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的深层历史缘由和制胜文化密码,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精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优势,推进理论创新和开拓创新,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引领作用和原创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是“中国特色”最深刻的内在规定性,它生成并限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发于“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中华文明特性之自然展开,是以中华文明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而不照搬、综合创新而成的中华新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百余年中国道路的探索,本质地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地聚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自始就与近代以来的中国道路选择、社会发展方向问题密切相联,对其的理解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语境。“中国特色”表达正向、积极的内容,其使用范畴必须严肃、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