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2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着眼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章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对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着力点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52.
《安徽教育》2010,(8):22-22
<正>本刊讯全省第十三、十四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日前在省委党校举办。来自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一线的215名骨干参加了培训。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是中央和省委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的重大决策。2005年以来,在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下,我省哲学  相似文献   
53.
艾思奇及其以《大众哲学》为代表的前期思想成果在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具有一种深刻的观念变革作用。因此,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方面,均有自己的突出贡献,尤其在他的前期思想中,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发掘艾思奇前期思想中的这一重要理论旨向,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直接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4.
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当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必须直面当代的矛盾和危机,这种矛盾和危机突出表现为传统市场经济发展方式所造成的人类共同危机--生态危机和恐怖主义.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在解决人类危机的历史方位上已经彰显出其理论的指导意义.不过,从深层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向在于启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使之与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结合,创新发展方式,以应对危机,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55.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有两个前提: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原著的文本研究以及关于现实社会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不是任意解读相关经典作家的文本,同样也不是固守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条条框框,而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56.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演进逻辑与行动路径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功引领。其发展史是“理论飞跃”的历史,更是“实践创新”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以整体文明、叠加发展为底色的新现代性,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病的反驳与超越,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助力。  相似文献   
57.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一个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从纵向看,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存在着不断的思想位移:革命时代,时代化引领中国化和大众化;建设初期,大众化引领中国化和时代化;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化引领时代化和大众化.从横向看,当代中国面临的中西文化碰撞、古今思想交汇和新旧马克思主义并存决定了时代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的焦点.  相似文献   
58.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伟大实践,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9.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借助的载体更为丰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拓展新平台、融合新理念、创新新方法,做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三化"。  相似文献   
60.
“三个自信”内涵之一是懂理论,懂实际。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对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不是三个相互独立、割裂的过程,而是一个过程的三个属性或三个规定性,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的空间规定性、时间规定性和主体规定性。此三个规定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由此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