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的并列连词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并列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山东方言的并列连词没有明确的分工,仍处于大量涌现的时期,"和"、"合"并存。  相似文献   
152.
《阅读》2011,(1):F0004-F0004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仅522个字,却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这三句话的意思分别是: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心;他人有了祸患,  相似文献   
153.
吕友者 《收藏》2014,(3):98-110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备受文人雅士、巨商大贾的青睐。明末清初,作为与苏州并称江南两大都会之一的杭州,把太湖南端的杭、嘉、湖平原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4.
<正>"客家"一词的产生大概在明末清初,《广东通志》卷九十三《舆地》引《长宁县志》"当地相传建县时,福建来此者为客家",又引《永安县志》"自江、闽、潮、惠迁至者名客家"。"客家"本来指明末清初广东中部地区的土著人对由闽、粤、赣交界地迁出至本地落户的移民专称,后来泛指所有操客家方言的人。  相似文献   
155.
明末清初小说作家明确提出“木铎醒世”的小说观念并反复阐述强调.其内涵主要包括存雅道、为世型、劝作善三个方面.明末清初小说作家群体对“木铎醒世”小说观念的极力强调,是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对小说社会功用的重视和对时事的密切关注,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时期的小说观念和小说创作,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6.
近日,新绛县发现两块绛州木版年画孤版珍品。两块木版分别为《天官赐福》和《瓜蝶绵绵》。其中《天官赐福》为圆形,直径38厘米,厚两厘米,果木材质,造型迥异于近年来新绛收集的同类型题材,线条粗犷,主体人物突出,周边饰以吉祥云纹。另一块《瓜蝶绵绵》为正方形,边长47厘米,厚3厘米,杜梨木材质,版面为牡丹花衬底,两只蝴蝶绕香瓜翩翩起舞,造型生动,背面为凤戏牡丹图案,刀工老到,纹路细腻。据这两块版的收藏者吴百锁先生介绍说,这两块版均从民间收集,经县内相关专业人士鉴定、分析约为明末清初作品。  相似文献   
157.
明代广东政府为开发落后的新置州县,保证勘乱成果,广招移民,垦田开荒,允许外邑士子以"附籍"之名入学应试,并以"土附分案"的方式处理土籍与附籍士子因学额问题所产生的矛盾。但这一政策被部分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引发出"科举移民"的严重社会问题,激化了土籍、附籍士子之间的矛盾。入清以后,随着假移民、真科考现象的日益严重,加上地方官员对"附籍"意义认识的转变,广东政府取消了行之百年的土附分案政策,以此杜绝科举移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8.
傅山《菊花图赞》藏于山西省闻喜县档案馆,为明末清初傅山(1607-1684)所作,是现存傅山花卉中唯一长卷,极为珍贵。傅山,字青主,为明清之际大学者,于儒、释、道各家以及医术、书画、诗文、剑术等无一不精。时人评价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他曾于崇祯九年(1636)为袁继咸讼  相似文献   
159.
16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名学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学名。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