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国榷》被盗后,没有被厄运击垮,重新撰写鸿篇巨制《国榷》的感人故事。启示人们:人生旅途,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就永远存在。许多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将重点放在感悟人物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品质上。  相似文献   
372.
大炮打下大清江山 北京故宫午门的东侧,有一尊两米多长的铜炮斜卧在深红色的炮台上,碗口粗的炮口直指正南方天安门的方向。在午门与端门之间广场的西侧,还有十二、三门明末清初的火炮堆放在地上,最大的一尊重五千斤,是明崇祯年间蓟辽督师洪承畴监造的。  相似文献   
373.
张斌  王鑫 《兰台世界》2013,(22):115-116
<正>一、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现状陈氏太极拳最早起源于河南陈家沟,其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他以祖传拳械为基础,创造出了更加精益求精的太极五套拳、五套捶、十三势,除此之外陈氏太极还包含了刀、剑、棍、鞭等武术种类[1]。陈氏太极是一套较为完善的武术体系,并且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形成的杨氏、吴氏、孙氏以及赵氏太极等都是由陈氏  相似文献   
374.
在经历了一个历代相承的累积过程之后,至明末清初,麻溪姚氏已成为桐城一地具有典型意义的家族,呈现出繁荣的文化面貌.麻溪姚氏家族文化的兴盛与家风、家学、教育等内在家族因素密不可分.诗歌作为姚氏最为主要的文化内容之一,在明末清初的龙眠诗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桐城诗歌发展关系密切.姚氏家族文化及其诗学贡献的梳理,对于解读明清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75.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冲突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播途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76.
钱谦益因为领袖明末清初诗坛,所以备受世人关注,又因其背明降清做了人格亏缺的两截人,而饱受后人诟病。文章从钱谦益的生平、诗论和山水诗三方面对其做简要阐述,旨在通过人格分析、诗论解读,以及山水诗透视,来反观钱谦益一生人格的发展与蜕变,从而还原真我的钱谦益。  相似文献   
377.
复习教学的设计思路 通过复习教学,让学生实现对这一专题知识体系的重建,从宏观上把握从先秦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该专题有四课内容,通过“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对儒家思想进行阐发。由于教科书对儒家思想的阐发侧重对儒家学者的具体观点进行罗列分析,或者将同一时期学者的思想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78.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生于明崇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  相似文献   
379.
“妒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存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也很早就在文人作品中出现,尤其是明末清初之际,“妒妇”题材的小说可谓蔚为大观。这种特殊的丈学现象也被当今学者所注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对近十年来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无疑将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妒妇”文学以及繁荣当今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0.
莲,根可食用,籽可入药。春发秋藏,形态优美,花香独特。自古乐府《江南曲》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在民间传咏以来,不少文人墨客以其为寄情偶像,同所处的生活环境连接在一起,紧扣莲"宁静恬美"的形态特征,以"观照自身",写成许多传世佳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三篇文章——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明末清初李渔的《芙蕖》和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写莲诸作中的精品。这三篇文章,虽然同写一物,但各表其旨,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