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的传统数学是指在西学涌入之前于中国本土社会相对独立发展起来的算术体系。明末清初之际,西学东渐风生水起,对中国传统数学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改变即是进入“翻译一会通一超胜”的研究模式。中国数学逐渐由传统“重实用、轻理论”的做法转变为开始注重逻辑的演绎推理,进入到了近代数学体系的范畴,西算引进在中国数学发展的道路上引发了一场创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52.
明清科举,以八股文取仕。因这种文体内容死板、形式僵化,不仅束缚了文人的思想,而且败坏了读书的意趣,所以历来为世人所诟病。明末清初著名语言学家顾炎武曾愤然叹道:"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不想时过境迁,这种教条刻板的"八股之风"竟波及了语文课堂。在很多公开课、观摩课  相似文献   
53.
约取实得     
学习知识在于积累,不断地积累才能不断地进步。叶奕绳天资并不聪颖,但他勤学不辍(chuò),长期坚持,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叶奕绳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小时候生性迟钝,记忆力非常差,读起书来往往如过眼烟云,前面的内容刚读完,读到后边时就把前面刚读过的内容忘光了。  相似文献   
54.
魏禧是生活于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求士爱民”的治国之道、以“郡县为经,而纬以封建”的国家政体思想、“阉宦之当革”的整顿阉宦思想,发现其政治思想中包含有一定的民主因素,具有近代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55.
偶然间翻阅旧文《柳敬亭传》,不由心生慕想来。柳敬亭,明末清初人。本姓曹,名逢春。十五岁时,因犯法而亡命盱眙。逃亡途中,休憩在柳树下,攀条泫然而对同行人说:噫,吾今氏柳矣。(啊,我从今天起开始姓柳了)又因为他生相丑陋,明代大文学家张岱说他是黧黑,满面疤瘤,故有柳麻子之称。十八岁开始  相似文献   
56.
[经典简介]《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  相似文献   
57.
望社成员考     
望社为明末清初活跃于山阳(今淮安)的一个文学社团。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记载望社成员为三十人,实际远不止此,下面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58.
吕潜是我国明末清初遂宁籍著名文人,时人称其“诗书画三绝”。本文对其诗歌、书法、绘画三方面的创作进行了介绍,着重探析了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追求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9.
明末清初,传教士在远东的传教以澳门为中心。以耶酥士为主的传教士为中国传播天主教,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交通、语言和文化习俗等许多困难,采用以儒传教的方式和利用西学、西器和西艺等各种方法终于打开了中国的礼教之门,在传教过程中,澳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礼仪之争引起禁教之后,澳门又成了维系宗教存在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60.
黄宗羲(1610—1695)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著作很多,有一百多种、一千多卷。三个多世纪前的明清交替时代,中国历史正经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所表达的政治和社会理想,标志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制度上来认识社会、政治和历史。这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