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49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陶庵梦忆》是晚明文人张岱最著名的笔记小品,其中介绍了当时诸多文人雅趣和风景名胜,园林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其中园林文字进行分类解析,试图厘出张岱个人的园林思想。  相似文献   
922.
成为一名记者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但当真正从事这一职业,却发现好记者难当。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和飞速变化的社会现实,记者这个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压力与新挑战。如何顶住压力,迎接挑战,在新闻战线上做出一番成绩,成为考验记者决心与能力的重要课题。坚持理想,洁身自好任何从业者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做记者也不例外。记者的理想就是通过采写高质量的新闻稿件,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递社会正能量。坚持这个理  相似文献   
923.
殷陆君 《传媒》2015,(1):12-13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新闻界有两件事引人关注:一是15日开始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二是19日开始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巡讲.一个个有味道的故事、有温度的新闻呈现在我们眼前,似一阵阵清风扑面而来.真实记录,真情撰写,真挚讲述,真诚传播,让我们感受到讲好故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924.
《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刺金时代》分别表现思想美和感官美,延伸了两个世界,同时虚拟出了两个世界。《后会无期》延伸了"边缘"的、人追求心灵真实的世界,表现出意欲脱离消费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控制的人从行为到思想的尝试、反抗;《小时代3刺金时代》延伸了"主流"的、以商品美学为文化的中流砥柱的消费世界,其中的人心灵被剥削,处于异化状态。两部影片内容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对消费世界及其意识形态的迎合和反思。  相似文献   
925.
本文梳理了唐话本、宋元话本、明清话本、拟话本入话的情况,勾勒了其发展演变轨迹,即体制从不规范到规范,篇幅从短到长再到短的定型、繁荣最后衰落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26.
晚明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晚明学人倡言实学,注重实政,在总结古典科学、会通中西方科学、实现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文章以徐光启为例,探讨晚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科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内涵,并揭示科学思想的转变对于中国近代科学转型取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27.
王建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32-233,235
教师和学生的数学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观直接影响数学的教和学。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依据数学的特点去实现数学观。  相似文献   
928.
元杂剧《连环计》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护汉家江山的正统思想、君臣道义思想、“立功”“立名”思想、崇尚智慧(勇武)的思想、爱美的思想、宿命的宗教迷信思想。明人王济的改写本传奇《连环记》与之相较,在基本主题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两剧变化的背后有深层的历史背景、时代文化特色和文人创作心态等原因。  相似文献   
929.
希伯来文明对宇宙的起源持有的独特观点促使人们对技术职业的认可,从而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930.
《文心雕龙.明诗》篇承接《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歌咏言。”但王一川先生认为“诗言志”即是西方的“诗言回忆”,笔者从文化背景、语义学和诗歌内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中国的“诗言志”说不同于西方的“诗言回忆”说,两者是不同的诗学传统,但不同不等于二者不通,两者统一于“文学即人学”这一命题之下,如一条路的两个方向,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