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辨真伪     
含义:分不清真假。 成语链接: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卷六·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间,不辨伪真。”  相似文献   
82.
孙向召 《天中学刊》2010,25(3):58-60
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曹氏父子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提出了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他认为作家专才多,通才少.他论述了文章在国家政治生活在的作用,并对当时的文体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3.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84.
在<诗品>中,钟嵘的一个"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学者为之却步,有少数研究者尝试作出解释,却终不得要领.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首先针对个别学者对"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多重辩驳.在对三种不合钟氏原意的理解作了逐一剖析之后,笔者以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视角,对"孔氏之门"和"用诗"作了探究,最终提出了可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85.
建安时期,由于受到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咏史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繁兴的局面,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曹植。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高了咏史诗的抒情性和艺术技巧。尽管其咏史诗尚未达到成熟的境地,但他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构成该体诗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86.
曹植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其诗歌中有着非常生动的反映和形象的写照。揭示了诗人在曲折的人生历程中承载的孤独与寂寞、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不懈的理想追求。文章探索曹植诗歌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情结。重新认定了其诗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曹植本人的出身、思想构成等多方面的联系,进一步肯定了其诗歌强烈的抒情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7.
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建安才子曹植,以其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刻画了一个个妖、娴且哀,即兼具形体之妍、气质之雅和命运之悲的女性形象,抒发了抱利器而无所施的惆怅无奈之情,以女子的形象生动且深刻地反映出了自己具有悲剧性命运的一生。曹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女性独特的审美观,从审美心理学角度看,既符合了直觉、感性的美感体验,又投射出了自身的内在情感,达到了对现实痛苦的宣泄和补偿,完成了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88.
曹植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诗歌创作因前后期不同的生活境遇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风格,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他的整体思想是儒道互补的,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则以道家思想为主。  相似文献   
89.
游侠是战国到汉初社会动荡的产物。游侠诗则是传统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建安时期士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以曹植为代表的游侠类诗歌应运而生。曹植的游侠诗将少年任侠、追求个体自由的模式与忠君爱国思想结合起来,深刻影响了后世游侠诗歌的创作。阮籍此类诗歌中表现了对游侠建立功名之梦的清醒认识,主张退而在文学作品中彰显理想人格和精神自由。李白游侠诗作开创了"功成身退"模式,是对以上两种传统的继承及融合。  相似文献   
90.
对于曹植《赠王粲》的作年确定,历来莫衷一是,争议主要集中在王粲"拜侍中"前后.通过分析字句内容、思想内涵等,《赠王粲》应是拟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而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相比"拜侍中后","拜侍中前"说更符合史实、诗实与情理.在对建安十五年至十七年间曹植、王粲的事迹进行对比排除后,可将《赠王粲》诗的作年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