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篇
教育   47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2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曹禺的剧作中,有一个"懦弱型"男子的形象系列,包括周萍、焦大星、曾文清、高觉新等,这是曹禺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类型之一。剧作家对他们的描写有着潜在的一致性:他们都生长、生活在封建意识非常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家长专制的气息异常浓烈;从接受的文化教育看,他们更多地受封建伦理道德及士大夫文化的影响;从感情生活看,常处在两个女人的情感夹缝中。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否定了养成这些"废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对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2.
据中国作家网报道,今年恰逢曹禺诞辰100周年,各地纷纷以演出曹禺先生的名著作对这位伟大的剧作家表示纪念。在今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第三届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中,  相似文献   
33.
朱生豪和曹禺分别以文学和舞台为取向翻译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两者在人名、称谓语、旁白、委婉语和禁忌语,乃至押韵等的翻译决策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两人翻译时代背景和译者主体意识差异的结果,也是戏剧文本的综合性的体现。在多元媒体时代,两种翻译策略和实践都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34.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犹如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让人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35.
雷颐 《寻根》2000,(3):27-32
一百年前,义和团运动如烈火燎原般突然燃遍华北大地,但就在高潮之际,却又突然被残酷镇压下去。其兴也勃,其亡也速。百年来,对义和团赞扬或否定可能各有其理,但百年后的今天,对这一场无与伦比的历史悲剧作番冷  相似文献   
36.
曹禺早期的四部话剧作品通过一系列典型意象的营造,表达了剧作人物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对命运的反抗,这种控诉和反抗一方面体现出人物无路可走的焦灼感、冲破宿命的盲目感、挣扎突围的悲剧感,同时也展现出作家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和解构。  相似文献   
37.
通过分析社会事件、新闻人物被改编成不同类型剧作题材,分析其优劣。通过研究改编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问题,完善和发展剧作题材与新闻事件关联性的理论,对现代舞台剧和影视剧选题策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能在以后的剧本创作中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38.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阅读经典作品,你得确定自己是从哪一个‘位置’阅读的,否则无论是读者或文本都会很容易飘进无始无终的迷雾里"。2014年是曹禺先生的经典剧作《雷雨》发表80周年,5月到7月间,有三个不同版本的《雷雨》上演。面对《雷雨》,创作者可以选择复原或实验,观众同样可以选择自己鉴赏的位置,只是在当代,还有戏谑、娱乐、消费这样的位置,在考验着我们的经典。无论如何,当代世界是历史脉络中的一段,我们  相似文献   
39.
曹禺剧作强烈的剧场性缘于其独特的剧场意识,构建其剧场意识的两大基石是观众意识和舞台意识,它们是成就曹禺前期剧作强烈剧场性的法宝。建国后,剧作家原有的创作个性自觉服从于时代的创作共性,创作主体身份从一个写戏者转成一个宣传者,舞台的审美娱乐功能被宣传教育功能所替代。观众的定位也随之发生从被感染到被教育、从融入剧情到理性观剧的转变。  相似文献   
40.
从“伦理道德与个体的两难选择”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发现离我们相当遥远的故事与自我的存在处境息息相关,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时常演绎在我们自身的文化与个人的无尽冲突中的心理现实。这使曹禺剧作获得了现代性,因为这个“过去”的故事讲的是“现在”和“未来”的“人的存在”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