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74篇
科学研究   1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立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重构有理数加减运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理数加减运算一直遵循着固有模式,学生对有理数加减的思维与现行教材模式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重新构建有理数加减运算,应将加号与正号,减号与负号的统一作为切入点,从发展小学加减运算,比较相反数的求法及“ ”可省略中归纳得出添(去)括号法则,并运用交换律,添(去)括号法则,实现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向小学加减运算转化.  相似文献   
942.
文章指出了有理数域的不完备性,阐述Cantor实数的构造方法和过程,并论证了构造后的实数域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943.
数的发展是中学代数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内容都无法学习.在初一,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负数,把数发展到有理数的范围.  相似文献   
944.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科书,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共安排了两节课的内容:第一课时在第一章“有理数”,学习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第二课时第十六章“分式”,学习小于1的正小数的科学记数法.教材内容不多,知识不是很难,关键是让学生明确怎样确定a×10“中的a和10的指数.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的细节问题,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相衔接.  相似文献   
94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设置问题情境的必要性数学课有必要设置问题情境吗?有必要.  相似文献   
946.
我们讨论过正整数“多”还是有理数“多”的问题,因为它们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我们说正整数集和有理数集的基数相同,所以它们包含的元素一样“多”。那么,有理数和实数,是不是一样“多”呢?我们知道,正整数集是有理数集的子集,而它们之间是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于是它们的元素个数是一样“多”的。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或许...  相似文献   
947.
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和抽象理论之间的纽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校本资源、自身能力等因素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讲述故事、新旧类比、实验操作、拓展延伸、联想创新等,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动中生疑、在疑中生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  相似文献   
948.
童勇 《安徽教育》2011,(3):52-52
【正】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数学融入生活,引导学生从"做数学"向"用数学"转变。  相似文献   
949.
我们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进行,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以“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为例,从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950.
有些有理数的计算题,按运算法则逐步计算,十分繁琐.此时应仔细观察算式的结构特点,恰当运用运算律加以转化,则可化繁为简,获得巧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