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嫒媛 《语文天地》2011,(12):20-21
在新课改背景下,诵渎教学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把朗诵理解成了背诵,把背诵的熟练度与默写的准确性作为衡量诵读教学成效的唯一尺度;诵渎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语文课上朗读成了必有的环节,但缺少点拨指导,流于形式;等等。有感于此,笔者以为要理解诵读教学的内涵,课堂上的诵读要适度、精当,并且要抓好平时的诵读与积累,以课下促课上,二者相结合,才能创造成功的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培养学生语感对说、听、读、写能力的形成,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兰兰 《母婴世界》2011,(5):96-97
“宝宝。背古诗给叔叔阿姨听听。” “好!”贝贝大声朗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这“烟”宇卡了许久也没下文。妈妈提醒了一下。贝贝接了下去:“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得,又忘词了。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语言的升华,语言也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旋律走向、节奏的韵律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着深刻的联系,朗诵同样是以丰富的技巧来表达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诵这一形式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强弱节奏的把握,让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何频 《老年教育》2007,(8):46-46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添字、减字、改字、断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 话说有一天,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前去游鹳鹊楼。年过花甲、身肥体胖的祝枝山刚爬上二层,就气喘吁吁不愿向上爬了。唐伯虎游兴正浓,也想鼓励好友活动一下筋骨,就高声朗诵台柱上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的名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春雨     
一、活动目标: 1、情感: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技能:学习有感情朗诵,体验诗歌中表现的雨中情趣。  相似文献   
17.
高菊华 《现代教学》2005,(12):35-35
[教学片段] 生(全体)打开自己制作的powerpoint,有感情朗诵诗歌《你是这样的人》。 出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主题网站,其中有视频、音乐及图片。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它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由此可见,古人对朗诵学习法的看重。同样朗诵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诵教学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现实的朗诵课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儿子冉冉要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我似乎比他还紧张。在家里练习时,我将其他事都放到一边,专心当儿子的听众,并不时地给他提些意见。儿子有时会有些沮丧地说:"妈妈,我没什么信  相似文献   
20.
梁美秋 《班主任》2011,(3):52-53
学校的常规课程表中,每周都安排了一节班会课。若每节班会都是班主任唱独角戏,常规班会课就会成为学生讨厌的课。我一般是这样上常规班会课的:首先是本周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雷打不动;然后是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尽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