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星期一,我们要比赛朗诵《三字经》了。以往,老师让举手的同学读。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爱举手,但是我很胆小,也好害羞,就是会读,也不敢举手。今天,老  相似文献   
42.
甲:清明的雨,不疏,也不密,不缓,也不急,雨滴落在头顶,雨从头滋润到脚底;乙:清明的雨,最能唤起心灵的记忆,对先烈,对前辈,叫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43.
为了克服"哑巴英语"的现象,让学生形成朗读英语的习惯,我们借鉴母语的教学经验,诵读经典,培养语感,提高"四会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44.
陈秀清 《考试周刊》2013,(40):51-52
<正>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可以培养学生体味词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自我鉴别能力。语文老师需要在学校朗诵会前指导参赛者,因此,必须掌握朗诵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45.
刘静 《学语文》2013,(3):14-15
[教材分析]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朗诵作为一种口语艺术,就具有了一定高度的审美价值。朗诵的艺术美主要源于文学艺术美,借助于美的富有情感的口语艺术来表达,使朗诵能够达到智美相融、声情并茂、音象和谐、刚柔相济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47.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这种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与朗诵有明显区别,吟诵可以分为"诵、吟、歌、唱"四种形式;吟诵要遵循"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依意行调、文读语音"等规则;吟诵是方言文化绝佳的表现形式,推广和传承诗词吟诵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8.
班主任以朗诵为媒介,开辟了班级"聆听"时刻,和学生们一起激情朗读,利用互联网的声乐优势,营造有声有色的氛围,把学生从读死书的困压下解救了出来,极大地调动他们情感的力量,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9.
历史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为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学朗读、讲故事、搞论辩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叙述能力、思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0.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我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不能在课后及时得到巩固,从而导致较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