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李贺的"神怪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犹如一朵色彩稀有、形态独异的鲜花,引起人们的惊叹,它是楚辞的风韵与唐诗的瑰丽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的诗歌中,以音乐为题材的诗作并不少见,但象唐韩愈、白居易、李贺那样称得上“至文”,的恐怕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从音、形、感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三位诗人的音乐诗在对音乐之声的传达与主观情感的抒发上的异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表现技艺之高超,体悟中国文化的奥妙。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语文学习中,积累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实践告诉我们:谁倍加重视了积累,谁就会更多地享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巨大益处,成为语文学习的“强中手”,成为语文素质的拥有者。俗话说的“天才在于积累”就是这个道理。“积累”说起来不难,做起来却不容易,它是一个考验耐心,锻炼恒心的持久的过程,绝非一日之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梦幻诗是唐诗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中李白与李贺的梦幻诗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该文对李白与李贺梦幻诗的内容、成因以及思维方式做了比较分析,试图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16.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7.
祁国宏 《天中学刊》2015,30(1):90-96
李贺是唐人中学习并接受屈宋辞赋作品最自觉的诗人,其创作实绩也最为突出。具体可由三个层面得以佐证:唐人的楚骚评论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同时代及后人对唐人接受楚骚的批评意见争议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唐人创作中称引屈宋并化用楚骚命辞及句法甚为密集,且其诗歌整体文学精神与楚骚最为相通的亦是李贺。  相似文献   
18.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唐代李贺与李商隐的"登仙"类诗歌,运用通感手法为"登仙"主题服务,可以引用通感理论来分析其具体艺术特色。另外,二李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愿意融入宗教核心。李贺宁可以艺术通感技法来"创造"一个生动活脱的仙境,也不愿深入宗教核心,这是他与义山最大的不同。而"登仙"对李贺而言是一种摹幻及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对义山而则为力图实践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9.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李贺《李凭箜篌引》里的名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0世纪的研究可谓众说纷纭,总括起来有五种: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7,(3):57-60
李贺的诗歌以描神画鬼的奇诡特色享誉诗坛,其诗歌关于鬼神的内容可以分为鬼怪内容和神仙内容,分别表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反抗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从生命哲学角度来看,诗人对于这两类内容的书写实际上都是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之后,对于生命进行的赞美并进而执着探索、寻求生命归宿的表现。李贺鬼神书写的形成与当时盛行的佛教南禅宗教义精神与道教的思想、审美趣味有着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