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贺创作偏爱楚辞体,继承发扬了楚辞体创作的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112.
李白、李贺、李商隐分别生活在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李白的诗歌刚健有为、昂扬乐观;李贺的诗歌隐晦曲折,上下求索;李商隐则是虽然夕阳向晚却依然尽才尽气,但这些诗歌当中都有着一种善待生命,积极向上、追求理想、尽才尽气的精神,这正是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3.
李贺是中唐最具天赋的诗人,却终生未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李贺受传统礼俗的制约,因避父讳未能举进士。笔者认为李贺最终放弃科举考试是因为他不屑于其它科别的考试,再者与李贺体貌特征有关,李贺相貌丑陋、羸弱多病,不能通过吏部释褐试对考生体貌健康状况的严格限制,他最终放弃了科举考试,而选择恩荫入仕的捷径。恩荫入仕在唐代为时俗所轻,职官品级较低,升迁艰难,李贺再次陷入尴尬之境。本文尝试阐释李贺仕途遭遇。  相似文献   
114.
屈原与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两住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渊源与传承关系。这既表现为屈原对李贺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也表现为李贺对屈原思想人格上的理解与认同,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借鉴、效法、继承和发展。而李贺对屈原的理解与认同,是建立在个人身世经历相近的坚实基础之上与人生理想、政治抱负相同的前提之下的,且影响并促进了其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继承、发展、变革与创新,两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5.
李贺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写心态,表现出“师心”的鲜明创作倾向。李贺遭受社会(因举遭毁)和疾病的双重打击后,将诗歌创作的重点转向对内心的观照,抒写个人的心灵感受,表现其有才不得施展、有志不得实现的愤意与不平,以及忧病畏死求生的哀激孤愤之思;描绘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生活时也都鲜明地“著我之色彩”,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特征;通过大胆、丰富、神奇的艺术想象,虚构出子虚乌有的奇幻神鬼世界,构筑起宏大的艺术时空。  相似文献   
116.
李白和李贺,可称得上是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他们两人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发散着奇光异彩,而且各有千秋。那么,他们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哪些区别呢?本文拟将其作一番比较,议其同,论其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7.
李贺诗歌意象超拔诡奇,他善于用刚硬有力的物象来表情达意,对于清清易流、抽象无形的事物,则或使用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或调动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使之凝化,凸显其直观可感性.同时,李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以动态的形式表现物象,与诗歌所蕴含的躁动飘忽、激越跌宕的情绪融为一体,形成"飞流挟刚"的意象特色,产生震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8.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诗歌名篇。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存有争议。有人说是叙史,有人说是抒情。就在抒情中,又还有不同的观点。笔赞同是抒情,但却不认为是教参上所说的政治抒情,而是觉得把该诗看作理想抒情似乎更为顺合。  相似文献   
119.
朱素新 《教育艺术》2008,(10):61-62
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多彩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120.
李贺是一个用生命来进行写作的诗人,其诗歌正是其短短的一生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李贺诗歌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李贺诗歌由早期的朗健变为后期的奇峭冷峻直至最后的荒诞,都和其所经历的一系列悲惨际遇所导致的变态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