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中晚唐诗人李贺和温庭筠的艳体诗歌呈现明显的词化特征,它们往往用细腻深隐的方式来抒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普泛化和世俗化的特点,与后来词中的形象更为接近.诗中的意象和用语则趋向于华美艳丽.  相似文献   
62.
张荣 《文教资料》2013,(31):68-69
研究李贺诗歌,必须正视李贺的心理疾病对其诗歌的影响,而自卑与自恋则是其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通过文本解读.结合个人史料的系统梳理,分析李贺的自卑与自恋在其诗歌中的表现,揭示其自卑与自恋心态对奇诡文风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3.
文章百字     
秘园李商隐的诗,是一种秘园。岂止诗,诗人的身世,也迷离得很。我见过一幅古画,几个人残月之下读碑,读不清楚,就用手摸。  相似文献   
64.
李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新奇瑰丽,变幻莫测,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却被人们称为“鬼才”,而实际上在最初人们是以仙视之的。从仙到鬼,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个人感情好恶的不同,实质上正反映了中国古代由唐入宋文人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65.
李贺创作偏爱楚辞体,继承发扬了楚辞体创作的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66.
本文在赏析中唐李贺《苏小小墓》和现代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弃妇》的基础上发现二人在各自所处的时代用同一旋律创作出了同样的"弃妇"诗歌意象。"弃妇"是诗人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形象化身,是诗人主观化的幻想,是诗人气质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67.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诗学理论,李贺是中唐颇具代表性的诗人.将两者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兴寄”理论与诗人神鬼诗的独特诗风之间的关系,以及神鬼诗的“比兴寄托“特征,可以揭示出诗歌理论与诗人风格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借以呈现中唐诗歌“兴寄”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68.
元末诗坛,经杨维桢等人的推崇,掀起了习李贺诗风的高潮.这是因为:一方面,李贺风格独特的诗歌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李贺的诗风切合了元代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元代文人在李贺的诗歌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元末诗人在学习李贺,使很多诗作呈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但也有因过度追求幽邃奇诡而落入歧途的.  相似文献   
69.
李贺继承了齐梁诗歌女性生活的题材与声色大开的诗艺,他又力求新变,熔铸了冷与奇的艺术特色以及跳跃化的诗歌意脉,形成其别具一格的冷艳瑰奇诗风。其将文学视为事业的文学观念,也与齐梁诗人大为不同。李贺对齐梁传统的继承与新变,不仅在中唐齐梁诗风复兴的潮流中有其独特成就,还深刻影响了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70.
论李贺科举之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李贺为避家讳而“不肯举进士”,本文认为家讳问题的提出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家讳阻遏李贺进士及第乃是儒家德治思想指导科举制度的必然产物:首先,儒家之德治思想赋予道德以本体意义,李贺接纳了这一人性规范;其次,德治思想的现实性在于它以庆赏刑罚等手段强制个体恪守孝道,并在此基础上以尽臣道。李贺在这一点不敢冒进。以上两点注定了李贺在进士及第问题上只有退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