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12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教育   47115篇
科学研究   6343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11422篇
综合类   3105篇
文化理论   555篇
信息传播   4627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985篇
  2022年   775篇
  2021年   893篇
  2020年   854篇
  2019年   884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980篇
  2016年   1153篇
  2015年   2095篇
  2014年   5065篇
  2013年   4412篇
  2012年   5194篇
  2011年   5630篇
  2010年   4822篇
  2009年   5014篇
  2008年   5963篇
  2007年   5118篇
  2006年   4279篇
  2005年   3979篇
  2004年   3427篇
  2003年   2800篇
  2002年   2374篇
  2001年   2030篇
  2000年   1741篇
  1999年   515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差,招生困难,其“瓶颈”在于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效指导、“末流教育”的高职形象以及终结性教育的教育体制,本在深入分析这三因素的同时,对冲破“瓶颈”的制约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2.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但为弥补武术技击对抗方面欠缺而发展起来的散手运动,却始终无法反映出武术的本质特征。本通过对武术本质特征的剖析,从中探索散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综合考察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百年发展历程.研究认为:1)近代学校武术是在古代学校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教育需要是分不开的;2)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首先是来自于"土洋之争","尚武精神"在学校得到捍卫,但是武术教学情况发展很不平衡,武术师资经历了聘请到培养的过程;3)现代学校武术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体育院校武术教育不断扩展,各地武术馆校层出不穷;4)近现代学校武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学校武术得到了新发展;学校武术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作保障;学校武术水平的提高是以师资力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  相似文献   
8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的教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普修课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 ,运用设课、说课、作课和评课等方式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逐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普修的教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海归到今时今日的“海待”.究竟是什么在其中引起了化学反应?海归怎么了.招谁惹谁了?现今人才市场.到底是国家政策不够有力,还是国内经济环境不够景气?是混日子的”海龟”太多太滥,还是企业过度地贬低了海归?且看看海归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1998年和1999年两次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拳击对抗赛双方比赛结果和我国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统计,分析和探讨中国武术散打如何在今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继续保持与发扬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