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512篇
科学研究   472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48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发表的作品,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善良而冷酷的渡边、压抑缺乏自信的木月、自私而又充满物欲的永泽、阴柔纯洁多愁善感的直子、逆来顺受的初美、充满生命力的绿子、风韵犹存的玲子等。本文将从这些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和关注情况,理想的缺失程度,对死亡的看法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日本后工业时代的青年特征。  相似文献   
112.
儿童文学中涉及生命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展示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以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描述、探讨生死,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把生死命题蕴含在优美如诗的文本及图画中,用一个个单纯而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儿童讲述如何面对身边的丧失与死亡,使儿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省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向儿童提供了修复创伤、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13.
在二人以上随意殴打他人并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中,经常出现重伤、死亡的结果仅仅为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犯罪行为人所为的现象。对实施致人重伤、死亡行为的犯罪行为人,可以依想象竞合犯理论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对未实施致人重伤、死亡行为的犯罪行为人,应根据各犯罪行为人有无犯意联络,是否形成I临时共同故意、故意内容是否包含伤害、杀人,各犯罪人的行为与重伤、死亡后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当的因果关系,或以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罪共犯定罪处罚,或以寻衅滋事罪处断。  相似文献   
114.
人难免一死,但只有直面和,迢越死亡,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综观中西方超越死亡的观念,无论是西方的“灵魂不灭”论,还是中国的“三不朽”观,都给人以最深层次的生命关怀。而庄子哲学更以超脱的智慧让人体味到生死相通的本质,从而能以坦然、平静、豁达的胸襟对待死亡、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115.
《云南教育》2011,(23):8-10
11月16日,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与当地幼儿园严重超载的校车相撞,造成19名幼儿死亡,43人受伤。12月12日傍晚,江苏丰县发生一起校车侧翻事故,共有23名学生送医院救治,导致15名学生死亡。  相似文献   
116.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7.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旋即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刮起一股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暴,评论界不吝赞美,将一个个光环加在此书头上,"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制","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著作","《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普"几乎所有的评论文章,在论及这部小说的时候,都众口一词,认为这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背景与文化担当的作品,甚而被看做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隐喻或讽喻。  相似文献   
118.
苏格拉底之死与殉"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意义事件。如说耶稣之死是为了“救赎”,苏格拉底之死则是为了“殉道”。苏格拉底之死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伦理审判与法律契约的冲突如何得到价值的“和解”。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的社会法律制度,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其生死观、人格建构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并阐述苏格拉底之死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让我们看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文化风俗和坚守的民族精神。本文首先从小说的女性视角入手,体味女性视野下的魅力与忧伤;其次,穿透女性视野,品析其"死亡"描写后的鄂温克族文化忧虑;最后,探讨处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撞击中鄂温克族的生存发展道路,并对当下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0.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女诗人。她生活在一个血与火相交织的动荡不安的年代,拥有着无法追寻的家园之梦。她不被传统所束缚,而是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无论生活对茨维塔耶娃怎样的残酷,无论命运赋予的是怎样悲壮的色彩,她都在苦难中高贵坚守,在历史和命运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并且将自身的深刻体验融入进作品之中,将目光投向广大的劳苦群众。在文学的艺术殿堂里,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作品终于在历史的雾霾散去之后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