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我非常有信心将考点各个击破,可是当我复习到语言运用题时,我发现有一个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很多年的知识点,我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这就是比喻句的辨别和运用。而且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都是对比喻句的考查。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叉简易又准确地辨别和运用比喻句呢?  相似文献   
92.
自从《围城》问世以来,书中的比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它贬褒不一。如果我们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看,我们对这些比喻句的构拟得失可以获知一二。人们主要是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来探讨《围城》中的比喻。不论哪一部文学著作,一旦它出版发行以后,就会涉及到内容的理解问题,对比喻句的理解也不例外。因此,有些比喻句的理解有时会同时涉及到两类交际者。  相似文献   
93.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本文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推理形式,预设的内容,推理和预设的关系等内容,其目的是为它的逻辑形式化服务。  相似文献   
94.
仿写练习     
一、仿句类型1.嵌入式。语段中空出要仿写的句子,要求考生根据前后语意仿照嵌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诞辰。六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六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  相似文献   
95.
蒋岭 《辽宁教育》2000,(8):63-64
[教学说明] 《五彩池》一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作者通过对五彩池的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语言,将五彩池色彩纷呈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设计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96.
2002年高考考分公布之前,大多数考生对语文成绩估分不准。笔者曾做了一次调查,一个班50人参加高考,只有5位同学高考成绩高于他们估计的总分,占10%,有11位同学的高考成绩与预先估计的成绩相差1—2分,占22%,34位同学的高考成绩与他们预估的成绩相差6分,占68%。凑巧的是,2002年高考题第25题是仿写一首短诗,是一组比喻句的仿写,分值恰好是6分。这一道题确有难度,大多数考生自以为仿写对了,其实不对。我们来看一下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第25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  相似文献   
97.
比喻句中.“像”是比喻词,表明比喻的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面。”(《成功的秘诀》)这就不是一个比喻旬。非比喻句中的“像”,含义甚为丰富,语境不同,其表意功能也就不同。本文试就非比喻旬中“像”的表意功能作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8.
荆地关 《教师博览》2012,(12):52-52
比喻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从小学开始,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便是仿写比喻句,用园丁比喻老师,用母亲比喻祖国,用花朵比喻少年……这些耳熟能详的比喻几乎填充进我们年幼时每一次的作文当中。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不同的比喻会给读者带来完全不同的反馈。  相似文献   
99.
灵活恰当的运用比喻有助于作家更好的诠释体察到的人物或景物的特征,更巧妙、更深沉地表达作家的内在感触,为文章增添浓郁的文学色彩,故而在散文中广泛运用。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比喻句的含义理解成为学生阅读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0.
有新的体验与收获的课堂,才是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在作文讲评课中,如果学生读到别人的作品,产生了原来可以这样写作!的慨叹时,新的体验就已经渗透在他的头脑中,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如何巧妙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寻找新的体验呢?一、从熟悉的内容中寻找全新的体验笔者布置了写随笔《秋》,训练目标是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