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3521篇
科学研究   179篇
各国文化   180篇
体育   575篇
综合类   276篇
文化理论   147篇
信息传播   7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哲人说,变是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特征,用这句话来点赞今年鹿泉区象棋赛,太精准了. 当你踏进体育场东楼四层,穿过深红的走廊,步入粉白的房间,坐到米黄的桌椅前下象棋,好像来到了星巴克饮咖啡、蝴蝶台品茗一样,真有点VIP客户的感觉,觉得喜庆欢乐节日里增添了一份温馨的气氛.这就是今年的新赛场,门已经开了,往后就不关了,成了棋迷朋友们固定下棋的乐园了.  相似文献   
72.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在体育审美方略下通过表象美、韵律美、精神美三方面论述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的审美特征及审美特征之下的赣南客家民俗审美文化,以期为更好地发展、传承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民俗体育引入百色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民俗体育在百色市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发利用的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民俗体育在百色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利用中的对策,对于改善民俗体育在百色市及同类城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现状,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老舍作品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平的生活画卷,得益于其中丰富的民俗描写。老舍对北平的饮食习俗、娱乐消遣和规矩礼仪等民俗文化有欣赏的一面,而更多的时候,作家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象神;象鬼、象兽、象人四种装扮文化活动,评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审美意味,揭示了装扮活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6.
《大漠祭》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民俗世界,并从中挖掘出了西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某些特征,即1、狩猎民俗:用强悍的阳刚意识直面生活的苦难;2、民间信仰:用灵动的生命智慧化解生活的死结。从这个角度看民俗文化,其存在的价值,可能已在某种程度上逼近了西部文化神秘的密码。同时,当我们把雪漠和《大漠祭》当作一个整体去看待时,发现这可能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个案,它现实地传递着新一代西部知识分子和乡土文化母体之间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文艺民俗美学的视角,对鲁迅小说之民俗美予以探析.鲁迅小说从民俗视角设置和推进小说的情节,表现出民俗视角的叙事美;鲁迅小说着力表现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并始终把人物置于其赖于生存的民俗环境,通过对民俗生活及文化心理的描写,捕捉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动因,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灵魂;鲁迅小说还特别重视并善于把握民俗事象的意蕴,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8.
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为纪念屈原而设一说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事实上,五月五日与端午自始是两个并不对等的概念,在经过漫长的演进后五月五日才始得端午的专名。而五月五日的最初原义祛灾与逐不祥也在节日的发展中逐渐被纪念屈原一说所取代而趋于消隐。浅究节日原义的丢失和性质的移易,屈原故事传说和节日习俗的契合以及民族心理的期待是两大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高句丽是一个崛起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其民俗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殷商文化相吻合,主要反映在高句丽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0.
马俏 《神州学人》2006,(3):39-39
转眼已到了我留学美国的第二个年头。对美国的了解也日渐增多。我就读的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位于美国东南部弗吉尼亚州环境优美的夏洛茨威尔市,距华盛顿110公里,这是一个人口不到15万人的小镇。小镇的居民常年沐浴在和熙的阳光下,民风民俗也被熏陶得极为友善和淳朴。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关爱和信任。出乎我意料的是中国古代文明曾出现的“路不拾遗,夜不掩户”的景象竟然在这里再现。茵茵的绿草上,偌大的图书馆里,经常有人将东西到处乱放,过了一时半晌甚至三天五天的才猛然想起,回头再看,往往是发现原物未动。有时就算有人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