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天祥以独特的方式接受学习杜诗。一是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二是模仿杜诗的“以诗记史”精神;三是集杜诗;最后,他还化用杜诗。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头,杜甫的忠义爱国精神进入文天祥的精神视野,成为他的学习榜样。南宋的灭亡,成就了文天祥在诗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2.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73.
李丹 《成才之路》2010,(17):45-45
芸芸众生都在追逐着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学生也需要幸福。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强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必然会躁动,会压抑,会缺少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帮他们寻找幸福.让他们感到幸福。较之其他学科,语文似乎更被人们视为一门能够寻找幸福的“美丽的学科”。它可以是千般情思,万种风情的;它可以是刚劲豪迈,而又柔美飘逸的;它可以是清新优雅,而又沉郁顿挫的。  相似文献   
74.
<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以其高度的人民性、艺术性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关于诗中爱国爱民的精神,学生容易接受,但对于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参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笔者以为:如果不准确理解这种风格,就  相似文献   
75.
苏教版八年级教材选编了杜甫《春望》一诗,该诗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历来为唐诗选家和爱好者所看重。本文就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诗歌风格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76.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183;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77.
杜甫的诗作堪称事的诗史,又堪称情的寄托。《兵车行》不仅生动再现了天宝十年朝廷强行征兵的一幕,而且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诗中既有恢宏的场面、悲壮的镜头,更有无声的谴责、无言的批判。不仅写到征兵之时妻离子散的个人悲剧,而且想到征兵之后家破人亡的社会悲剧。不仅表达了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更表达了对穷兵黩武的谴责、统治阶级的警策。可谓伤时之作、哀民之章。  相似文献   
78.
王红 《成才之路》2009,(13):66-67
“乾坤-腐儒”是杜甫的自况,也符合人们对杜甫形象的感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王阳明《别诸生》),儒学传统本身就具有“即凡俗而神圣”的精神特质与价值取向,这是杜甫形象特征的成因。笔者旨在从杜甫的形象特征及其成因入手来解读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9.
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之一,其以当之无愧的"诗圣"之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数千年来,"沉郁顿挫"成为了杜甫诗风无可替代的最佳概括。作为杜诗代表作之一的《旅夜书怀》,就是"沉郁顿挫"诗风的典型体现。《旅夜书怀》在"沉郁顿挫"方面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宏阔苍凉的景象氛围,起伏回旋的感情变化以及迂折含蓄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80.
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丰富而深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有清新飘逸之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有沉郁顿挫之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有情致缠绵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