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淮河污染的治理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淮南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淮河又见捕鱼人》荣获了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2年度短消息二等奖,我们在高兴之余,又一次引起对采制过程的再认识。这篇报道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充分发挥了广播音响的优势,1分24秒钟的录音新闻中共采用5段音响,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02.
万惠玲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119-121,134
淮滨"沙冢遗址"出土的沙冢红陶鸟造型丰满圆润,L形的侧影、A字形的正面像、尾部展开的V形状,极具母性特征和生殖崇拜的女阴符号,从实物上充分证明把鸟作为图腾崇拜是上古时期淮河流域沙冢遗址的独特现象,反映了古淮夷地区"夷"族氏族文化特征。其形成因素是原始宗教及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是淮河流域原始生殖崇拜的物化表现,是地理、自然环境造成自然禁忌崇拜的结果。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古淮夷地区具有地域特色鸟图腾崇拜的文化意象源起。  相似文献   
103.
淮河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以鸟纹和纤密的蟠螭与蟠虺纹构成韵律感极强的主体纹饰,具有活泼、自由、生动鲜明特点。其纹饰特点的形成是因为东周政权对本地区统治力的减弱,根植于本土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淮河中游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形成了这里青铜纹饰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4.
南水北调--缓解黄淮海流域水危机的战略性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是生命的源泉,又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原始社会逐水而生;农耕文明的出现,人类选择居处、发展城市,都以取水方便排水便利为主要条件,绝大多数人群傍河而居,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以政府对淮河治理模式为例,归纳出政府在淮河治理中出现的三个环境法律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构建政府环境法律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即加强环境执法的力度、以市场手段管理环境和环境治理中增加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06.
《安徽教育》2011,(10):58+57+2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是合肥市"陶研"特色学校,秉承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提出"真人教育"理念,着力进行学校"真"文化建设。在"真人教育"理念指引下,学校将教育目标定义为:回归本真,彰显个性,培养真人。  相似文献   
107.
淮河流域安徽地区自远古以来产生了大批政治家和先哲,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焕发了灿烂的光辉。淮河岸边山村在历史长河中演进了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而然融入了历代政治家和圣哲的生态文明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08.
乐明 《上海集邮》2010,(10):7-8
10月14日《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淮河发源于豫鄂交界的桐柏山,干流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长约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其流域跨豫皖苏鲁四省,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1.65亿,耕地1.8亿亩,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之一。但淮河水系紊乱,难以治理。1950年夏,淮河发大水,受灾农田4687万亩,倒塌房屋89万余间,灾民13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09.
淮军作为兴起于晚清安徽地区的地方性武装力量,带有较强的区域性色彩,其形成发展、军队兵源、营制体制、精神特质等,均受到淮河流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南宋以来淮河频发的水旱灾害,以及晚清时期太平军对两淮流域的侵犯,迫使皖北民众穷则思变,促成淮军的兴起。淮军营伍的组成、将领的来源、从军的旨趣等,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他们所根植的淮河地域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淮军在东航援沪后突破传统军伍规制,逐渐转向西化,一方面受当时国内外时势影响,另一方面亦离不开淮河流域变革求新的文化基因和淮军将领拙朴务实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0.
淮河的地位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区域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淮河的自然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灾害环境及新中国治淮成就和存在问题,论述了“九五”治淮任务目标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