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科技信息》2014,(6):14-14
正在3月6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被媒体追问雾霾危害与治理。关于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钟南山表示,从国内研究来看,只有少数可信论据,主要引发的是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去年夏天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  相似文献   
62.
淮河特大桥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39-44 m,桩径1.60m,施工区域分旱地区和水流区,在这里主要介绍该钻孔桩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处理方法,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不久前,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指出,以淮河为界,烧煤供暖的中国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水平高于南方,或让北方5亿居民平均每人失去5.5年寿命。该项研究由全球知名大学的4位经济学家共同完成。令人意外的是,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即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乃至争议。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论文?研究为何历时5年  相似文献   
64.
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蚌埠市西部,淮北平原南部,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连接南北,交通便利。怀远县还是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此次"钓场走笔"介绍的荆芡湘云科技生态养殖场就位于怀远县,地理位置极是便利,且鱼情极好,附近的钓友可去练竿或比赛。  相似文献   
65.
淮河文化包含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家乡的情感、深厚的哲学底蕴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当下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库,有利于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塑造淮河儿女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66.
回顾淮河污染治理的历史、治理的成果,分析当前现状,指出治理难点,提出有控制地广种水葫芦、集中造草浆、回收重金属、建立淮河环保委员会、淮河公众监督委员会等治理措施,认为这些措施能有效地治理淮河污染.  相似文献   
67.
李勇 《中学生英语》2002,(21):21-21
1.淮河以北地区有大风。【误】There will be a strong wind in the northof the Huai River.【正】There will be a strong wind to the north ofthe Huai River.【析】in表示在某一地区或范围之内,而to则指  相似文献   
68.
分野与交融--安徽淮河地缘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在安徽沿淮一带交融汇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徽淮河地缘文化,淮河地缘文化带是我国东部南北方文化的分野。南方文化的轻灵阴柔与北京方文化的雄浑阳刚在淮河地缘文化中有机地融为一体。淮河地缘文化的基本人文精神是依恋故土、兼容并包和农本思想。  相似文献   
69.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角色扮演、调查、动手制作等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开展专题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70.
袁驰 《地理教育》2013,(Z1):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和划分界线;初步感受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用事例分析说明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强调图片资料、地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