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09,(44):34-35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在美国乃至世界诗坛独领风骚。她终身未嫁,然而从她的爱情诗中我们却能读出她对爱的丰富感受。狄金森的爱情诗中既有对爱的炽热渴望,又有对爱的怅然无奈。狄金森未嫁的现实与爱情的诗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对狄金森的爱情观在诗歌与现实中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从超验主义的自然观的角度,根据英诗韵律音步的特点,分析狄金森的自然诗"Dear March-Come in-",借以窥见狄金森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不事雕琢、清新质朴的反传统性的语言,以及其迂回曲折地尽显生活之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3.
在《因为我不能停候死亡》(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一诗中,狄金森运用了以往生活中的片段通过建立现实与想象、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辩证关系解析了无限这一抽象概念。从整体上多层次地说明死亡和永生也包含在这种辩证关系中。在诗中,狄金森强调了有限与无限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4.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生命的最盛之季(30岁时),亦即其生命的最后20多年里离群索居,独身不嫁,为后人留下诗稿1700余首。一个多世纪以来,狄金森隐居之谜与其诗作一样倍受关注。纵观诗人的一生及其诗作书信,不难发现诗人的精神世界里充满着梦想与现实、生与死、爱情与独身、宗教盛行与其怀疑主义等各方面的二元对立。而这些对立和冲突发展到不可调和之时,诗人毅然选择了隐居,从而解构并诗意地超越了这些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35.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虽然远离尘嚣,但是对于影响了美国社会和历史的南北战争并非是漠不关心的,她在书信和诗歌中多次流露出她对战争的关注。南北战争也给了她很多的诗歌灵感,影响了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36.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就中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一剪梅>和19世纪美国女诗人埃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进行对比分析,管窥两位女诗人写作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8.
狄金森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小说化倾向。这些小说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诗歌中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异彩纷呈的故事叙述者,以谈话形式开头以及在诗歌中引入各种不同的文体等。同时,狄金森的诗歌还反映了底层社会现实,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以及对人类前途命运和未来的深度思考。狄金森诗歌中的小说化倾向充分体现了她的叙事能力和驾驭各种文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9.
赵海湖 《海外英语》2011,(7):345-346
该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观为理论框架,从Martin的语篇体裁理论出发,分析狄金森的自然主题诗歌。通过采用系统功能学中的及物性理论,对狄金森的一首自然主题诗歌"We like March"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能够更好理解这首诗歌。  相似文献   
140.
由复旦大学文学翻译中心和美国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联合发起的中国首次狄金森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台湾地区台湾大学英语系教授张汉良主持,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戴从容教授致欢迎词。美国著名狄金森专家暨会议的美方组织者"艾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