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艾米莉·狄拿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32.
艾米莉·狄金森擅长用意象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感受和深刻的哲理.本文通过分析她的以自然、爱情、死亡和永生为主题的意象诗来了解她对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33.
狄金森、冰心这两住女性作家的很多作品都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创作的,但是由于二人在童年经历、人生际遇上的不同,在相同的视角下对于自然山水、现实人生、宗教意识的表达却有着不同的诉求,呈现出异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34.
每迎接一批新同学,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都会带领孩子们深情朗诵狄金森的这首著名的诗。我总以这首诗为源头,开始书写一个班级阅读经典的历史。经典阅读制度一直是我的班级的核心制度,而我班也有着很多关于班级图书馆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35.
白锡汉 《文教资料》2010,(29):32-33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诗中大量运用了“圆”这一意象来表达永恒。圆集中体现了她对自然、爱情、死亡和上帝的思考和认识.这些认识主要源自她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致观察.与诗人对死亡和爱情的独特感受密不可分.具有独特的涵义。  相似文献   
36.
爱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坛最杰出的女诗人,她的诗语言简洁,风格独特。代表诗作之一《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韵律节奏,前三节是8—6—8—6格式,到了第四节,格式却变为6—8—6—8格式;词汇句法,口语词汇与典雅庄重的抽象词汇并列出现,以及用偏离常规的句法来表现主题和诗人的矛盾心理;语符形式,诗歌没有标题、词汇大写、用充满歧义的破折号等。这一切,展示出诗人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彰显出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7.
朱九扬 《考试周刊》2009,(32):28-29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大量出现的花意象,是诗人借以自喻.以花言志的媒介。在狄金森早期和后期的诗歌中.花意象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写作风格,不同时期的花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寓意。研究者可以沿着花意象的变化轨迹,看出狄金森女权主义思想的觉醒和成熟。  相似文献   
38.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分析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使我们能从更广的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解释和欣赏狄金森的诗。  相似文献   
39.
上帝一直是西方宗教信仰的中心和焦点,是人们进行膜拜和祈祷的神圣存在和终极实体,但上帝之于人的意义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本文力图通过三位诗人“以点带面”地勾画出上帝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揭示出其中潜隐的神性的“信仰之上帝”向人性的“爱之上帝”发展的宗教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0.
莫罗     
莫罗说:“我只相信我看不到和摸不到的东西。”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也说过:“我见不到的,看得更真切。”他们相信自己内心的幻想。19世纪末在欧洲开始盛行的象征主义与同时并存的印象主义写实风格的原则大相径庭。象征主义画派更强调感觉,反对理性,注重主观,忽视客观;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以表现梦境、黑夜和病态,甚至歌颂死亡,在艺术上追求风格的荒诞境界。巴黎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居斯塔夫·莫洛、皮维斯·德·夏凡纳和奥迪隆·雷东,此外有挪威的蒙克等。可以说,从象征主义画派开始,世界现代艺术便真正地开始了。——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