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金刚经》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译本,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这也是流通得最为广泛的一个译本,以至于人们一提到《金刚经》,自然就会想到鸠摩罗什的这个译本。这当然是有其原因的。事实上,鸠摩罗什的译本确实有其特点或者说是优点。但是,他的译本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翻译得过于简略模糊,一些佛学义理显得不是很清楚。相比之下,玄奘的译本就比较具体准确。一些在鸠摩罗什的译本中不清楚的问题,只要对照玄奘的译本,马上就会变得很清楚。所以,玄奘的译本对于鸠摩罗什的译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玄奘的译文确实有其优越性。本文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2.
登古城墙,观大慈恩寺、大雁塔后,考察队结束了在西安市内的考察活动,准备西行。  相似文献   
33.
本文据唐玄奘的译经,详细论述了敦煌石窟壁画中依据玄奘译经绘制的经变画,特别就各时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变、天请问经变、十一面神咒心经变、不空羂索神咒心经变、十六罗汉像的流行情况作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对昙旷、乘恩、洪NFDF1、法成等高僧的研究,说明唯识学派学术思想在敦煌的传承和影响.并据<大唐西域记>等的记载讨论了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的瑞像图以及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  相似文献   
34.
从唐代玄奘西游到明朝中期长篇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前后经过了将近八百年。在这近八百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了众多沙门弟子和民间艺人的演绎,人物和情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经人由玄奘一人变成由唐僧师徒五人组成的取经队伍,情节上也不断神话化、怪异化。  相似文献   
35.
玄奘的事迹在唐代广泛传播,《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唐代知识分子了解西域的必读书。对此,段成式在笔记《酉阳杂俎》有较多记载。本文对《酉阳杂俎》一书中有关记载做了逐条校对、考证和分析,纠正了其中一些由传抄导致的错误,指出了点校本的若干不足,以期对后人再校此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6.
孙乐 《华章》2011,(30)
中国翻译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周朝时,我国就有佛经翻译的活动存在,佛经翻译对日后我国的翻译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是我国的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7.
由于《西游记》的缘故,玄奘西游的故事可以说是老少皆知。因此,学生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仔细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玄奘为何不南游而一定要西游呢?因为,由“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可以看出,从唐王朝的京城长安到天竺有南路和北路两条路线可以通往...  相似文献   
38.
川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页讲到“玄奘西行”时说:“玄奘,通称三藏法师。”注释进一步解释:“‘三藏’指佛教经典的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戒律)、论(阐发教义)三个部分。‘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经典的僧人玄奘的尊称。”《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佛教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也有同样的表述。这样表述容易让人误以为玄奘又名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就是玄奘。三藏法师专指玄奘。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9.
孙海琳 《考试周刊》2009,(35):34-34
“五不翻”通常被视为如今仅存的玄奘的翻译理论。曹仕邦先生在1978年发表于《书目季刊》十二卷四期的论文《中国佛教译经史余涪之四》中考证,奘师此说“保存于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一《十种通称》的‘婆伽婆’条中,周氏不过节引之而已”(曹仕邦,1990:187)。曹先生录其原文,并逐条加以解释。然而,发表或出版于其后的马祖毅(1999)、陈福康(2000)、王宏印(2002)的作品依然记载玄奘“五不翻”出自周敦义为法云《翻译名义集》所作的序文。“五不翻”到底是出自“《翻译名义集》卷一《十种通称》的‘婆伽婆’条中”,还是出自周敦义序文呢?我查阅了《大正新修大藏经》,找到了法云的《翻译名义集》,并将周敦义序文和法云正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先将周序和正文相关部分完整摘录如下:周敦义序文:  相似文献   
40.
隋唐是中国佛学的构成时期,玄奘是这一时期探究佛理的一位高僧,他对中国的佛教发展,乃至对与世界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玄奘宗教思想来阐述其对唯识宗的创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中国佛教、世界佛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