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流言”为解读《长恨歌》的一扇“门”,通过对王安忆创作过程的疏理及对其创作理念的考察,发现“传奇”才是王安忆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是隐藏于“流言”之后的主题。“流言”与“传奇”的相承相悖是《长恨歌》贯穿始终的叙述张力,反映在阅读体验的层面上是作者不自主的叙述视角地变化。与张爱玲的“传奇”相比,王安忆遵守自已的写作理念,“刻意”选择一条别样的路,书写自己心目中“王安忆式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读者,谈起王安忆的作品,更多的人可能谈得是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长恨歌》、是新近出版的《富萍》,是《我爱比尔》或《纪实与虚构》。而对于她80年代初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已很少有人再提及,它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然而,这是王安忆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应当说这是一部在新时期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小说。小说通过一个69届初中生雯雯的眼睛,按时间顺序写了她对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从公私合营、反右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一直写到“文化大革命”。在小女生雯雯的眼里,许多东西都是懵懵懂懂、不可…  相似文献   
3.
在对上海城市的描述中,王安忆揭示了她的艺术世界里,理想的都市文化形态存在于都市民间的空间里.这是一个零散的、虚拟的、记忆中的空间.通过对这一虚拟空间的想象、糅合,王安忆在她的小说中提出了她理想中的当代都市文化形态的构成要素:个性化的、日常的、优雅的.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是一部书写上海弄堂女王琦瑶人生悲剧历程的长篇小说。这一部精美细腻的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小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命运独特的理解与探索,作家更是通过王琦瑶一人的命运,艺术性地展现特定时代的都市文化与命运。  相似文献   
5.
正微言语乌云满天,透出霞光,我还有希望;青山遥远,依稀看到,我还有梦想。微言语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心烦时,记住三句话:1.算了吧。2.没关系。3.会过去的。微言语一生当中,常常会遇到某个人,他打破你的原则,改变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例外,然后岁月流经,不知不觉中,他变成你的原则,成就你的习惯,这就是一种牵绊。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的女儿.她有着精明的处世观和功利的婚恋观.作者对她的平常心、虚荣心、利益心,以至最终破散的心的生动描绘,活现了弄堂里上海人独特的精神面貌.弄堂女儿的王琦瑶更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精魂".人即城,城即人,王琦瑶四十年曲折的生命历程,折射了上海四十年的演化变迁.凡此种种,《长恨歌》令中国当代女性城市文本的进程朝前飞行了很远.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主人公王琦瑶坎坷的一生,她一生中与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这几个男人有过情愫。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王琦瑶的爱情,并将王琦瑶这一生当中经历的爱情进行了分类,分别为:物质式爱情、精神式爱情、缺失式爱情、旧物式爱情。通过对王琦瑶的这几段爱情进行深入阐释,可以看出正确的爱情观应为:爱情双方需要两情相悦、相互付出与接受,明确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尽应尽的义务,为对方着想。正确的爱情观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提炼人性中的诗意.她的青春自叙传作品充满温馨的暖色调,她的精神探索系列洋溢着理想的光芒,她的沉人世俗之作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她的乡镇回味系列传达着她浪漫化的人生想象,古典的王安忆始终执着于自己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长恨歌》在化层面上显示出了卓绝的功力,具有丰富且深广的内涵,作随意自如的驱遣着语言,字字句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闪烁着智慧与理性,直指人的心灵深处,并不断扩散,弥漫,从而具有了回旋错落之美,好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世俗化,发性化,勾勒出了一幅幅上海弄堂中几十年浮浮沉沉的人生图画,她将视野尽量缩小,姿态尽量降低,却在平和与琐悄中折射出了最为深沉的人间悲喜剧。  相似文献   
10.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南师大美丽的随园.我与王成军海阔天空地闲聊。他说要以博士论文和传记文学研究为基础。出一本专著,他自己设想用“纪实与虚构”为书名。我说王安忆君有一小说名为“纪实与虚构”.另外,也多有人以此为题目写过论文。不如用“纪实与纪虚”更能表达兄之思想和论述的独创性。成军兄欣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