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76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丹参与基因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丹参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完成丹参基因组框架图的组装。目前测序结果已覆盖92%的丹参全基因组和96%的基因编码区。丹参是著名药用植物,在中国境内广为种植。丹参基因组的完成表明人们可以从基因上充分认识丹参、利用丹参,也将推动丹参成为第一个模式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高校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分课堂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有效融合了传统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的优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医学院校药学和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集理论与技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侧重终结性评价且方法单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习通平台实施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将考核贯穿于教学全程,通过不同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覆盖了学习的各个阶段,最终构建出全过程、多层次、多功能的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有抗癌药物大部分是人工合成与半合成 ,或者是从天然植物中直接提取。细胞培养技术虽然已取得一定成功 ,但尚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①② 而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抗癌药物的工作国内外均才开始 ,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内生真菌产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尖  唐洁 《生态文化》2011,(1):8-11
这里是北回归线附近全球最大的绿洲、沙漠海洋里镶嵌的一颗绿色翡翠。 这里有如九寨沟一样醉人的碧水,似黄山一般奇幻的云雾和蓝松(又称广东松)。这里保护了广东大部分的陆生珍稀动植物。  相似文献   
16.
玉舍林场自然植物资源丰富,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考察,初步查清有珍稀植物约13种,本文对其中4个主要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及生物学特征、分布规律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列出其余9种的植物名目,旨在唤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朱江 《武当》2009,(8):43-45
据1993年出版的《武当山志》载:“武当山药用植物繁多,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武当山有中草药400多种;据1985年药材普查,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上世纪90年代普查为800多种。  相似文献   
18.
赵素云,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研究员,从事中草药资源与品质评价、药用植物分类研究工作40余年。发现并命名植物新种6个,主编学术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省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中国西南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有关资料非常零碎,十分缺乏详尽的第一手野外调查资料,如有关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条件等知识特别欠缺;同时也没有先进的资源共享途径,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的信息系统工作仍是空白,更谈不上自动鉴别系统,这种状况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急需极不适应。为了不断加强中国学术界内以及与国际间的联系,为全球提供系统的有关中国西南部这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的信息,为中国政府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供快捷的信息共享手段和鉴别方法,为决策部门执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全方位的基础数据,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