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57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31.
一个美国黑人男孩.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黑人男孩耳濡目染.从小就学会了逃学、斗殴。校长保罗对这个黑人男孩想了许多办法.但均不奏效。后来.他费尽心思终于发现这个男孩笃信相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一天.当黑人男孩从窗台上跳下来时.保罗一把机住了他,举起他的小手反复端详,  相似文献   
132.
弄璋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璋,即圭璋,是古代朝聘、祭祀时所执的玉器。以“弄璋”称生男孩,祝他长大后为王侯执圭璧。  相似文献   
133.
王珺 《世界文化》2005,(10):38-39
童子军的创始人罗伯特·贝登堡1857年出生在英国。他是牛津大学一位教授十个孩子中的一个。作为男孩,他喜欢户外活动,尤其是野营。他的爱好是素描。贝登堡19岁参军,后来成为一名军官,并到过印度和南非前线。在那里,他用大部分时间对部下进行军事侦察训练。贝登堡创造了许多训练游戏和竞赛项目,后来他在一本书中将这些称为侦察救助。1899年至1900年南非波尔战争期间,贝登堡带领1250人守卫在梅富根城度过了217天被围困的日子。回到英国后他成了英雄。人们希望他能提出一个更适合男孩子的侦察项目。于是他开始考虑把侦察作为一种游戏,但是他希…  相似文献   
134.
每次和朋友同路,就会遇见一个男孩子,总是向我投来注视的目光。那是朋友的表哥,因为有事给耽误了中考留下来复读。原来他每次目光不是投向我,而是他的表妹——我的朋友。后来我渐渐地发现,  相似文献   
135.
俞君杨 《家庭教育》2007,(3X):26-27
海外求学,首当其冲的是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于经济饮食习惯等原因,加之国外的学生宿舍大多都提供厨房.这样.留学生大多自己烧饭.随之而来的生活事务就烦杂了很多.此外.学生们还要自己找房.权衡租金及搬家等等还要打工赚钱.一切都需要自己应对打理。[编按]  相似文献   
136.
兜兜 《小学生》2007,(12):6-6
在一个大城市的一所小学校里,两个小男孩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正在比赛谁能把自己的悠悠球转得最好,最“溜”!只见那个叫华明的男孩将自己手中的“悠悠球”转得稳稳当当,不时地还玩一点小花样。嘿!另一个叫做张坤的男孩也毫不示弱,他的“悠悠球”就像一匹野马一般,转得飞快还经常创造一些惊险动作……正在他们俩不分胜负之时,只听背后传来一声巨喝:“华明!还不回来吃饭!快把玩具收起来!”原来是华明的爸爸华老师在叫华明呢!张坤不敢怠慢,连忙收起手中的宝贝,和华明分开了。  相似文献   
137.
班主任最终把小东交给我,是因为我在业务会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小东平日里焉头耷脑,沉默不语,经常逃课上网。以前,他是一个挺好的孩子,因为沉溺于网游而变成现在的样子。联系他的家长,才知道他是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小东算是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第一个网瘾少年,偶然一次机会,班主任发现小东在机房中表现得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38.
曾读过这样一则案例: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时.一个小男孩怯怯地举起手。站起来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入静时.我总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孩子说完.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老师说:“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不能是丑恶的.大家都反对的。”小男孩听后哭了.哭得很伤心。  相似文献   
139.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 一上课,我这样导入:“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盆水,颤巍巍地走到妈妈面前,给妈妈洗脚。”这时有学生小声议论:“对,我也看过这则广告。”我没有制止他们,继续往下说:“我不止一次被这则广告感动,为这个小男孩的孝心,  相似文献   
140.
程玮 《教师博览》2010,(11):35-35
如果把德国孩子跟中国孩子作个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孩子长得很大了还像个孩子。而德国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大人。安东是一个6岁的孩子,他爷爷奶奶的房子和我们海边的房子挨得很近。一天,他跟着他爷爷奶奶来到我们院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