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将描述某一特定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普遍感受称之为"情感结构".这种感受饱含着人们共享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并能明显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自此,笔者在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情感结构时发现作者菲茨杰拉德虽然意识到社会的腐朽与堕落,但仍在维护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实际上,昔日的美国梦已然褪了色.回归当下中国,笔者对当代热议词"中国梦"从理性维度和现实维度做了情感结构分析.加之,对比"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笔者得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个人只有清晰地体认自身的文化归属感并将其融入对国家理想的维度,"中国梦" 的两层梦想才能有相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盖茨比"了不起"的形象树立离不开多项写作技巧的运用,其中最突出的技巧是他者化、理想化和理性化.这三者的结合有效地促成了作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3.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是对菲茨杰拉德著名同名小说的最新改编。自2013年5月在美国首映以来,受到文学界与影视界的关注,评论不断,但其中鲜有从创伤叙事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其实,整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影片叙述者尼克创伤——疗伤——伤愈的过程。导演巴兹·鲁赫曼对创伤叙事理论的运用不仅深化了作品主题,也充分展现了创伤叙事的独特魅力。本文将试图从创伤叙事角度出发,对这部影视作品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代电影对叙事方式的探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4.
185.
孟庆娟 《科教文汇》2007,(5X):177-178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6.
187.
冷昌根 《科教文汇》2009,(13):225-226
美国作家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同时也对世人道德上的沦丧进行了真实地反映,并且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和享乐掩盖下的精神堕落,表露了作家对这一代人的理想道德的破灭感。  相似文献   
188.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坛,菲茨杰拉德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最享有盛名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两大方面,解析了菲茨杰拉德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9.
盖茨比,菲茨杰拉尔德笔下的一个单纯善良而又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过程中成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本文从盖茨比的梦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性格等方面探析其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0.
在狄更斯的《远大前》(Great Expectations)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两部著作中,其标题中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Great”一词。该词在文中的蕴意十分丰富,展现了两位主人公所处时代最动人的梦想及其幻灭的过程。本文拟从此切入,揭示作品的思想主题,凸显作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西方文明的考问,通过呼吁人类道德和精神文明回归而体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