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4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本文尝试用“意境”这一审美概念来分析一首经典唐诗《鸟鸣涧》,体会其中体现的意境的三个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2.
一般而言,初中文言文文本细渎比较注重“实化”的内容,例如渎准字音句读、落实文言实词、了解文言句法、读懂文章大意、背默诗义名句等,以应付各种考试——这显然已成为初中师生“教”和“学”文言义的不二金针,  相似文献   
103.
经过至少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太极拳可以划分为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太极拳两种基本类型。传统太极拳是世代相传或者相沿已久、具有一定特点的太极拳种。它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主要流派有陈、杨、吴、武、孙、和式太极拳等。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虚实相生关系,可以拓开十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物理空间到审美心理空间,并能提高艺术表现力与丰富艺术审美内涵。究其美学上的本质意向,可归纳为三点:其一,在艺术构思与表现形式上的“以少总多”,此为表层的;其二,在艺术境界的追求上,取向于以有限而蕴无限,此为深层的;其三,在造境上留有虚灵之域,以供接受者参与、体悟,此为外延性的。虚实相生从宇宙观到生命意识,再到传统文化精神,都有着血脉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粗犷酣畅的线条将小村镇中的街巷、棚寮、纵横交错的电线等复杂纷纭的景物用画笔缩小并表现在一个画面上,进而成为优美的绘画艺术作品。画面首先考虑了包括立意、取舍、主题、亮点、留白、比例、造势、明暗等多方因素,力求做到成竹在胸、主次分明、有呼有应、虚实相生、张合有度,整体上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作品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构思,把一个秩序混杂、凌乱不堪的  相似文献   
106.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审美与艺术的虚实关系宇宙观高度作本体论论证。他借助“气一元论”思想对宇宙生命本体-“道”的“虚实相生”精神作了唯物论的阐释,并由此指明了中国的艺境追求指向“道艺一体”的理想的必然性。这是“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成为“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部分”的哲学原。  相似文献   
107.
砚边随想     
我成年后才爱上绘画。三十多年来,师法古人,师法自然,拜慕名师,挥毫泼墨,偶有所得,现摘录片断于下。笔墨和意境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有民族性的特征语言,甚至成了品评中国画优劣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08.
赵东旗 《现代语文》2007,(11):53-54
[教学目标]1.体味忧国伤时的黍离之悲的沉痛情感。2.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3.品味本词委婉含蓄、语言精丽的婉约风格。[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本词含义丰富、用语精丽的语言特点,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法。难点: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黍离之悲的深沉哀痛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9.
庄子“物化”说的本质就是通过消除物我在形骸上的差异,达到相互交融、物我两忘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启发了文艺美学思想中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理论,显示了庄子思想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吴春来 《阅读与鉴赏》2006,(11):24-25,13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歌重要的表现技巧。 诗歌中的“虚”,指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诗歌中的“实”,指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