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313篇
科学研究   1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38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于淑莲 《山东教育》2005,(21):66-67
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些具备真实性和准真实性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2.
文章就如何在档案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使传统档案管理逐渐过渡为电子档案管理,分析了电子档案管理的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势和不足,讨论了如何处理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3.
纪实片之前的纪录片重在思辨,以构图巧妙、解说优美为审美尺度;纪实之美在于它返朴归真,以平铺直叙延伸思想性,实现美的感悟。实践中要避免滥用长镜头和结构松散现象。  相似文献   
204.
争议了半个世纪的《静静的顿河》,争论超越了美学范畴,而具政治斗争的性质。作者通过对战争与革命苦难历程的回味与思考,把革命的艺术、革命文学的艺术与人的艺术的整体研究,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开创了社会主义悲剧史诗的格局。文章依据有关苏联内战时期顿河哥萨克暴动的文献及“肖学”研究成果,阐述了作者怀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直书了全部真实;沉痛地描绘了“左”的路线使革命蒙受巨大损失、人民付出惨重代价,体现了作者探寻革命真理之胆识。《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渗浸着血泪的殷鉴性的对过去历史反思的巨制;是一部因其饱蕴着深刻悲剧意识而对未来历史具有启示性的宏篇——一部不会过时、不会被遗忘的书。  相似文献   
205.
本文就如何以“真实性为原则“开展口语教学活动进行探讨.本文指出目前一些口语教材的编写缺乏真实性,并对口语课上采用的某些训练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介绍了口语教材编写具备真实性所应遵循的原则;介绍了三种具有非预见性及真实性的口语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06.
在中国近代80年年间爆发的对外战争中,中法战争史研究是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自解放以来,虽有一些有关介绍中法战争史的小册子,和为数不多的论文外,至今没有与这次战争相应的有一定学术分量的专著出现.  相似文献   
207.
该文从质疑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入手,着重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马原小说创作中的叙事艺术:用表达印象代替塑造人物和叙述情节;用强化叙事形式模糊故事内容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8.
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定义着手来讨论会计的可靠性,然后介绍了其内容,最后谈论了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必须坚持的其他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9.
杨晓红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725000摘要:歌唱家在演唱歌曲时,不仅要完成乐谱表面的视唱,充分表现作品的原创意图,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用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来表现作品情感的过程,通过再创造融入个性,从而架起演唱者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本文将从真实性、创造性以及个性等方面论述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210.
赵轩 《编辑之友》2023,(5):71-76+101
劣质影像并非一种本质主义的界定,而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媒介主导的传播语境中的间性生成。即在屏幕的可通约性的作用下,影像在跨屏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可通约的残余。其跨越了影像的胶片、录像和数字时代,呈现出清晰性、精准性、即时性三方面的质地亏缺。基于关乎媒介的普遍记忆,劣质影像被优质电影征用,以达成真实、怀旧、悬念以及自体式反思等方面的叙事功用,在其被征用的过程中,投射出多方面的权力规训。经由记忆治理,劣质影像本体论上的意义最终将被价值论上的功用考量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